基于职业道德内化的和谐旅游职业人的培养

时间:2022-08-27 03:21:58

基于职业道德内化的和谐旅游职业人的培养

[摘要]旅游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旅游职业人的重要场所。作为合格的旅游职业人,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旅游职业道德;而且只在形式上获取旅游职业道德的理论要义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再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在未来的旅游业职场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因此,旅游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和谐育人的理念,立足于旅游职业人的本色,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内化。

[关键词]旅游职业人和谐培养职业道德内化

[作者简介]谭为跃(1959-),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江苏南京21110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60-02

旅游高职院校,大都希望自己所培养的莘莘学子在未来的旅游职业领域有所建树。但是培养和谐的旅游职业人仅仅倚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旅游职业人“才”的一面,还需要旅游职业人的另一面:“德”。这个“德”,就是职业道德,“德”“才”兼备方为旅游职业人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对于旅游高职生而言,职业道德核心、原则、规范、评价等理论要义只是育人的一种外在力量,旅游高职生仅仅从课堂上、书本里学习掌握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然后才能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职业人。因此,了解并掌握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条件及方法对于培养和谐的旅游职业人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职业人职业道德内化的重要性

(一)旅游职业人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条件

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与其他道德规范一样,首先是具有一种约束力,它要求旅游职业人个体必须自觉遵循。同时,旅游职业人作为一个道德实践主体,也要从旅游工作者职业群体中接受各种指导自己行动的道德标准,要受这种外力的支配与制约。这是因为,人在自己的职业劳动中没有绝对的自由,必然要受外在必然性的制约,必须要在遵守这种必然性的前提下才能从事职业劳动。所以,一名旅游职业人若希望顺利地进行旅游职业实践活动,那么他就不能摆脱这种规范的约束。这种理性思维是旅游职业人把握旅游职业过程中个人行为的一种道德力量,是用以调整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种调节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约束力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消极的东西,它在表现出职业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功能的同时,还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导向功能,即不仅告诉旅游职业人不能做什么,而且也告诉旅游职业人应当做什么;不但约束某一行为,而且也激励某一行为。

但是,停留在他律阶段的道德规范,无论人们怎样尽力地遵守,它终究还是一种外在于主体的“异己”的力量,只要道德主体尚未将道德要求完全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尚未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那么道德要求的道德性就是不完全的。道德要求的他律性如果不转化为道德主体的自律性,即尚未得到旅游职业人的认同,不是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行动,那么这种规范对于道德实践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

旅游职业人的劳动一般总是以个体独立活动的方式进行,是一种自律的、自主的活动。旅游职业人的劳动固然需要统一的旅游职业道德信念、旅游职业价值目标,需要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需要旅游企业领导、全体员工以及社会的配合、检查和督促,但是这一切主要还是通过旅游职业人个人的自觉、自主选择而体现的。旅游职业人在执行自己的各项具体任务时,其态度、方式、方法的选择总是自律的、自主的,他人无法干涉。换言之,旅游职业人的职业行为是一个自我控制系统,是由旅游职业人凭借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来调节的。虽然旅游行业或企业可以提出各种要求,制定有关的规定、守则、纪律,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去限制旅游职业人,这是由旅游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可见旅游职业人劳动中的自律性、自主性,决定了旅游职业人在职业实践中所肩负的道德责任和内化外在道德要求的重要性。

(二)旅游职业人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旅游服务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旅游职业过程的诸因素都与人相关。旅游职业活动始终是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旅游职业人的服务对象是人,服务产品与人休戚相关,旅游职业人劳动手段载体也是人,是由旅游从业人员个体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等因素所构成的职业人格。旅游职业的劳动过程,除了智力、体力的总和作用于旅游职业人之外,还有旅游职业人的道德人格的形象力量参与其中,旅游职业人除了运用设备设施等实物器具进行对客服务之外,主要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精神器具进行对客服务。

对于旅游客人来讲,旅游职业人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只有人格才能养成人格。旅游职业人的道德形象不仅是游客直接感知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而且也是有效影响游客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曾指出,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人们和历史的整个过程来说,可能比单纯的智能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智能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种道德人格的社会职业效应,在旅游职业人身上尤为突出。了解这一点,应该是旅游职业人普遍具有的一种自我意识。所以,旅游职业人必须时刻关注自己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用崇高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游客。

现代社会,道德生活领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人的价值观念变化多端,传统的许多道德信条都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历史环境下,社会对旅游行业、对旅游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旅游职业人身处服务于人的岗位,应是社会文明和伦理道德的彰显者,是温暖、关爱、平等、公正的化身,代表着旅游行业的正面形象。旅游职业人每天都要为旅游客人提供各种服务,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客人排忧解难。如果旅游职业人不能内化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和规范,就会出现道德失范、责任沦丧、服务滑坡的短板,从而重创旅游者利益、旅游企业利益、旅游行业利益,也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的利益。可见,旅游服务劳动要求旅游职业人要有崇高的人格,而这种崇高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又恰恰是旅游职业人积极内化其外在的道德规范并把它们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结果。

(三)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

一个合格的旅游职业人,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对客服务的各种技能,而且必须内化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和规范,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旅游服务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旅游职业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旅游职业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旅游职业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旅游职业人的重要接待服务任务。

在旅游服务的现实工作中,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进步快,有的人进步慢;有的人索取小费,有的人无私奉献。大量的事实证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否重视道德修养的历练。因此,旅游职业人如果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进步,对旅游业有所贡献,就必须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而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内化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二、旅游职业人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及方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旅游职业人内化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和规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条件的配合及其方法的运筹。

(一)职业道德内化中的道德教育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这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从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职业道德能否被旅游职业人群体所接受,一方面,固然与它是否反映了旅游职业伦理关系的本质,是否符合伦理教育的规律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种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传播程度及范围,取决于道德教育实施的好坏。旅游职业实践证明,要在旅游职业人个人意志中建立起与行业需要相适应的旅游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并把其变成旅游职业人个人特殊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和要求,养成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对旅游职业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授课、讲演、报告、考察、交流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授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通过对旅游服务工作中一系列矛盾的集中剖析及价值澄清,提高旅游职业人的道德判断及选择能力;通过对旅游职业人正面行为的及时肯定与强化,培养旅游职业人的道德意志,坚定其职业信念;通过加强旅游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帮助旅游职业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总之,道德教育的多端性、综合性、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旅游职业中必须灵活地掌握与运用各种方法。

(二)职业道德内化中的个体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既要靠外部的道德教育,更要靠个体的自我努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旅游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重视受教育者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可以说,一个旅游职业人能否将社会的旅游职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并落实在行动上,由道德的他律变为道德的自律,关键就在个人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程度。

个体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内部根据。所谓修养,主要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主要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道德修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动态的“下工夫”,即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自我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二是指静态的“已达到的功夫”,即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所形成的品质、情操和道德境界。

任何道德能否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主要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的道德修养。因为道德教育只是具有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的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他人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而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包括原则和规范等),只有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也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对不遵守这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人实行有效的社会道德监督。人们若内化外在的道德要求,就必须对它有一个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即道德修养的过程。现代旅游职业人都是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成年人,其经验和理性日趋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强,内因所起的作用较大,因而更要依靠旅游职业人的个体道德修养。

旅游职业人个体修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的过程。要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经常进行反躬自省,增强自律性。所谓反躬自省,是指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标准经常检查自己,寻找自身思想和行为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规划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它是职业道德内化、提高道德修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内心省察检讨的过程,也就不可能达到自律的目的,道德内化和道德修养目标也就随之消失。我国古代思想家就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中“内省”“克己”的功夫。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是说,自我反省没有愧疚,也就不会有什么忧愁和恐惧了。曾子也讲“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反躬自省的方法,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旅游事业的和谐环境中尤为重要,是旅游职业人抵制腐朽思想的重要保证。旅游职业人在职业实践中内省自己,要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否则就会自我满足,达不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效果。在旅游职业活动中,要经常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觉摒弃服务低下、金钱至上等陈腐的职业观念,自行考量自身道德行为的失范和工作中的不足。

2.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旅游职业人不仅要在重大问题上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要在诸如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给予特别注意。旅游职业的特点,劳动服务的特殊方式,都要求旅游职业人必须在一切方面认真地检点自己,因为旅游职业人时刻处于旅游者的观察之中。旅游者的目光是极其敏锐的,心灵是极其敏感的,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漫不经心的一个动作、冷漠厌烦的一个眼神等,都可能会在游客的心中掀起波澜,从而损害旅游职业人的形象,给旅游企业乃至地区、国家的声誉带来硬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0-1=0”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为此,旅游职业人必须谨慎地对待旅游职业中的微小细节,努力做到“慎独”,实现职业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3.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也有人说:“要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因此,除了自我解剖和自我监督以外,还必须依靠周围同事的批评、帮助,虚心听取游客的投诉意见。没有“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的精神和态度,就听不到逆耳忠言,也就很难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我修养的效果和水平必然要受到极大的限制。

旅游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旅游职业人的重要场所,要使在校的大学生成功地向合格的旅游职业人跨越,就必须坚持和谐育人的思路,立足于旅游职业人的本色,在披挂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利器的基础上,配备好职业道德内化的良弓。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猎场上猎获硕果。

[参考文献]

[1]陈吉瑞,陈刚平,王奉德.旅游职业道德[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吉瑞.旅游职业道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马继明.态度胜于能力[N].中国旅游报,2011-03-09.

[4]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蒋先润.责任,责任,还是责任![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9.

[6]詹万生,李书华.职业的智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杨千朴.职业素养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高师院校被顶岗教师脱职培训调查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调适与信息素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