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 第8期

时间:2022-08-27 03:09:30

15年前在南江会堂那场撤地建市庆典把玉林带进了一个新时代。红绸相伴的四家班子的挂牌绽开了人们的笑脸,揭开了千年古州历史新篇章。

——题记

1997年,玉林撤地建市。以此为起点,玉林开始与新体制的全面接触,与新改革的全面交流,与新跨越的全面对接。

1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而玉林撤地建市的15年,却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3个“五年计划”,遭遇了大事、喜事、难事、特事、奇事——一次次磨砺,使这个共和国行政大家庭的新生儿伴随着祖国前进的脚步一步步成长。

一座美丽的城市正如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向世人走来。

拉开记忆的序幕,走过15年的玉林就像一幅史诗般的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风采演绎金色年华

总有一段历史让人激情澎湃,总有一批人物令人忘怀。

15个春秋里,五任市委书记先后来到玉林走马上任。600多万人民成为他们的衣食父母;1.28万平方公里的热土成为他们贡献聪明才智的舞台。他们在相同的岗位、不同的时期为这座新兴城市的成长发展挥洒青春汗水、奉献金色年华。

李纪恒是地级玉林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

1996年夏,他从桂西北调回桂东南,当上了地委书记。

同学告诉他,广东撤地建市搞得风风火火。他二话没说,带上一班人马就出发。先行一步的广东城镇化、产业化风生水起,深深打动他的心。学成归来,他提出了“学广东、创两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优秀旅游城、)”的口号,要求建大广场、修大马路、种大树。当时正值初冬,人们议论纷纷:冬季种树行吗?李纪恒理直气壮:“南方四季如春,只要多淋水、勤护理,没有不活的!”来年春暖树“绿”,人见人“服”。从此,“冬季种树”就成为赞扬李纪恒的一段佳话,也成为其“几大手笔”的序曲——大马路紧锣密鼓,大广场快速推进。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一个崭新的文化广场在城东落成。此时,全市工业捷报频传。广场落成与企业开门红双喜临门。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管彤亲自主持庆典仪式。早上还是灰蒙蒙的天气,李纪恒讲话时,一声“太阳出来了!”果真就露出了笑脸。

这次开门红大会吹响了公路大会战的号角。一队队的筑路大军挺进东西南北中,一条条高速路不断向远方延伸。“五一”劳动节前夕,玉容、玉石、玉公和二环路等5条一级路同日通车。蔚为壮观的二环路披红戴绿。宽60米中间隔离带“草在风中吹,花在丛中笑”,成为当时广西最豪华的环城路之一。

从筹备成立到管理经营,李纪恒为这座城市付出了许多辛劳,倾注了满腔心血。他雷厉风行,敢说敢干。他豪言:创两城志在必得。在他任期内不遗余力,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他常常现场办公拍板解决问题。在公路建设工地,在繁忙田间,人们常常看到他与工人农民一起劳动亲切交谈的身影。

就是这位身体力行的书记,以“团结奋进,求真务实,艰苦拼博,争创一流”的“玉林精神”激励全市人民在玉林大地上竖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两座历史的丰碑。争创一流的精神、争创一流的作风演绎了他非凡的人生:从市委书记到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书记,云南省副书记、省长。不管他走到哪里,玉林人都亲切地称呼他“李书记”。

方皓是在市长的位置上接过市委书记的“接力棒”的。上午还是市长的他,下午出席某单位挂牌仪式时被宣布为市委书记。角色的急剧转换使他喜忧参半。当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一条铁路横在工业品市场前,人来车往,危机四伏。“做事就从群众最关注的事情做起”。方皓一声拍板,资金、人员、设备迅速到位,工业品铁路立交桥开工建设,半年后投入使用。桥上是火车的欢歌,桥下是群众的欢笑。

以后,他定好了“市委工作导向”,一个心眼认准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带领全市人民向着这个目标奋进。他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给世界看的,必须全力以赴干好干出成效来。

号角吹响,帷幕拉开。全市想旅游、说旅游、干旅游你追我赶。

容县一马当先。县委书记黄必贵创造了“一个部门一个景点”的经验,半年间崛起了一个都侨山旅游区。亚洲最大的“佛”字在这里建成。“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吸引多少游客流连忘返。陆川将龙珠湖打造成为“小桂林”,青山绿水间白帆点点、倒影绰绰,每年“五一”,广东旅游专列穿梭城际;每届龙舟比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乘“创城”的东风,中国最大的单体建筑——云天民俗文化城也在南流江畔悄然崛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飞马”塑像也在青年广场屹立。

高雄2003—2007年担任玉林市委书记。在4年多从政生涯中,建设起玉贵走廊是他的大手笔。

这条走廊东起容县的大坡村,西接贵港的湛江镇。全长132公里,途经4县数十个乡镇村落。四载春秋的培育,像一条瓜藤结满了经济、文化、生态的硕果,似一条彩练串起璀灿文明的珍珠。经济项目在“玉贵走廊”落户,经济强镇在“玉贵走廊”崛起,以占全市73%的项目和89%的财政收入而闻名,以占全市2/3的文明单位而美丽。仙江新村、木井新村、大坡新村、罗政村、四新村、龙屏庄等一批文明生态村出现在百里长廊上。

一条走廊连着一个老区。以路、电、水、校、所、院为内容的等大会战如火如荼。2003—2004年两年间,全市投入11亿元、完成2.37万个项目。一条条硬化道路修成,一所所希望小学落成,一个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在老区,“最漂亮的是学校,最安全的是水窖,最放心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一条长廊一首歌。在第四届“玉博会”上演唱的《美丽的玉林》就是高雄作词的。2005—2006两年,他派出精兵强将赴京请歌为“玉博会”助兴,终于如偿以愿。当《同一首歌》走进玉林时,3万人隔岸相看,盛况空前。

2007年,文明到任市委书记不久就与媒体朋友交谈。

“玉柴在本地的零配件加工是多少?”

“大约20%。”

“为什么捧着金饭碗当兮丐?!”

一个掷地有声口号——“强柴兴玉”很快在玉林大地响起。

就是这个口号,改变了玉柴在本地的零配件加工的比例,改变玉林工业的结构,改变玉林工业园区的面貌。

2007年前,玉公公路旁,只有玉柴,没有园区。在“强柴兴玉”号令下,一个正处级园区正式挂牌成立。接着,玉州、福绵园区相继运作。为玉柴服务的配套企业风起云涌。仅玉州区就有75家,每年唱出超20亿元的产值。全市的工业走对了路子、下准了棋子、做大了盘子。玉柴产品本地配套率迅速上升到60%以上,有力壮大了玉柴经济实体。到2009年,经营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

为了这个口号,他和他的助手制定了《玉林市2008—2010年三年科学发展规划》,作出了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市和非公经济示范市的决定,加入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行列,改写了玉林临海不用海、“有红色无蓝色”的历史。“飞地经济”第一次出现在玉林人的口中、脑中和行动中;“飞地码头”第一次在铁山港建设;蓝色经济挖出了第一桶金——地处北部湾的龙潭工业园,打出“铁山港组合拳”:与菲律宾合作广西第一批矿冶项目。一船船菲律宾、印尼的红土镍矿穿洋过海运到工业园加工,一块块电解镍、碳酸钴“点石成金”,年销售收入数10亿元。昔日的荒坡野岭变成了中国南方的镍都。

为了这个口号,他发动了玉林市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大讨论。提出了32字的“玉林精神”,即:开放开明、创业创新、敢闯敢干、有胆有识、自主自强、求真求实、诚实诚信、活力魅力。2008年4月在体育馆召开的思想解放动员会,成为玉林市三大思想解放的里程碑。

一次思想解放,一轮经济腾飞。第二次思想解放大讨论使玉林人变“十怕”为“十敢”,从僵化中觉醒、从沉闷中甦生,全社会真正活跃起来,充满信心走向未来。玉林经济航母又沿着又好又快的航道全速前进。

金湘军上任市委书记时,正值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城市化进入初试期,思想文化进入碰撞期。这些阶段性特征,给正在现代化进程中艰难爬坡的“玉林号”,打出一个沉重的问号:发展路在何方?。

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真正的崛起。学历高、年纪轻的金湘军提出了玉林前所未有的理论——“统筹城乡发展。”并在广西先试先行。

崭新的理论、大胆的实践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的高度肯定——“在玉林,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走科学发展之路。”

然而,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对理论的接受,也不会顺理成章。

“现在城市人口这么多,农民再进来,他们的吃喝拉撒怎么办?小孩读书怎么办?”

一个个“怎么办”考验策划者的勇气和胆魄。

“辩证看,务实办。”金湘军没有回避,没有后退,下起了“三步棋”:

第一步:虚实结合。一方面,他把介绍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两本书推荐给全市干部学习,比学习、赛论文、写征文争先恐后。九龙山庄“煮酒论统筹”。务虚会上,金湘军亲自上课辅导,高屋建瓴地纵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只有点燃思想的火炬,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把学员带到成都去实地培训,学成都新经验,看城乡新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家开阔了视野,统一了思想。“要不要统筹城乡发展”的提问,得到不容置疑的回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全市600万人民坚定不移的选择。

第二步:固提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以金湘军为班长的市委领导集体没有因此而满足。《决定》实施两周年到来之际,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又站在历史高度,提出”三个三”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大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完善“三个体系(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社会管理创新体系)。这一创造性的提升,被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称为“玉林版权”。

第三步:点面结合。统筹城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金湘军把玉东新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实行行政区、经济开发区、海试区三区合一的体制,赋与经济特区同等的政策。不到一年,一个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的样板,一片活力四射的创业热土;一块玉林新兴产业的聚集地,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生态文明新区,就如一轮红日在玉林的东方冉冉升起!

在这块活力四射的宝地上,到处热气腾腾,建设热浪滚滚:一条条硬化水泥路不断延伸,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美丽公园建成开放。绿树红花中,又城又乡的示范村争奇斗妍,风貌改造间尽显“岭南水乡”特色。装饰一新的村庄如诗如画,犹如“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梦幻水乡”。“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的玉东新区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处处展示统筹城乡发展新活力、新环境、新生活。

经济开发区经过传统产业园区向高科技产业园区转变、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日渐形成以燕京啤酒、广西旺旺、大旺食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玉柴博耐特电器、川迪机器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正泰、畅泰彩印为主的印刷包装产业集群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电子、软件开发等高科技产业茁壮成长。一个惫弱的经济区经过整合重组,以食品、药品、医疗设备为特色,以集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服务业品牌引领,正成为产业集聚、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经济强区。

经过统筹的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业新经营模式星光闪烁,台湾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50多家台企进区入园投资合作;一项项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嫁接成功;一个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飘出浓浓的“台味”乡情,唱出浑雄的现代农业交响乐章。

一个新区一面旗帜。玉林市高高举起这面旗帜,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迅速呈现风卷红旗过江南之势。

嬗变回报红色土地

玉林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半个世纪前,著名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在这里打响。

撤地建市是对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开拓。

15年来,玉林市经济体制在变革,社会结构在变化,思想观念在更新,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变。变革中熔铸辉煌,艰难中彰显成就。一届又一届的市委带领这片红烂漫热土哺养出来的玉林儿女,走过非同寻常的15年,创造铭于丹青的光荣历史,写下举世瞩目的恢宏篇章。

15年,玉林的改革更加深化,开放更加拓展,经济更加发展,城市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这是来之不易的15年。

这是发展关键的15年。

2011年与建市时的1997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9倍,工业增加值增长7.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2倍,财政收入增长5.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5.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2倍。“十一五”期间,实现了13个翻番。

每个重要时节背后,都蕴藏着一段重大历史,而每一组数字面前,都刻记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屈指可数,15年最少有15变:

1、综合实力:从靠后到第一方阵

建市初期,正值“从以总量论英雄到以人均排名次”的转变期。玉林的综合实力在广西排名比较靠后。不甘落后的玉林人奋起直追,逐渐缩小与兄弟市特别是南(宁)柳(州)桂(林)的差距。从“十五”开始,综合实力年年提高的玉林迈开坚实的脚步从红土地跨进了八桂第一方阵,创造了“7进6”的奇迹:在被誉为“广西经济奥林匹克”的全区最高级别的广西科学发展表彰会上,7个县市区有6个获奖。其中,玉州5次勇夺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区。

“十佳”是一场实力竞争,一次经济“高考”。“大考”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向前走”,没有“后门走”。玉州捷足先登,容县、北流、陆川、兴业、博白紧步跟上。一个个金杯奖牌映红一张张笑面。在欢庆与自豪中,人们感受到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的真实存在,感受到玉林人敢闯敢干、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

2、生活水平:从基本温饱到基本小康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福祉。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更应该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15年建市改革铺就浓重的民生底色。

“小康”,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而小康不是华丽的词汇,而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票子、房子、车子,是开门七件事谱写的生活交响,是充裕的物质和充实的文化构成的多彩生活。

吃。人说,玉林人是最会吃、最敢吃的:从全鸡全鸭全鱼,到全猪全牛全羊——有节日的吃,没有节日的创造节日吃。以前只有老板吃得起的饭店,如今老百姓都上得起。到饭店吃年夜饭成为新时尚,春节前一个月全城饭店就被订个厅爆厢满。从见面语的“吃饱未?”,到“吃好未?”从“无鸡不成宴”,到“无(靓)汤不成宴”,舌尖上的变迁,折射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穿的更丰富多彩。每天几十万条裤子源源不断运出去,几百种新潮款式运进来,几乎与港澳粤同时上市。走在街上,男女打扮时尚、市民农民难分。到过玉林的人说,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服装美、生活美,来了就不想走!

行。90年代后期,玉林的小车可以到处停,如今尽管城区面积扩大了2倍,但还是半天找不到位置。汽车海洋代替了昔日的自行车海洋。每逢节假日,车友自动组团浩浩荡荡出游;每逢婚庆,长长的花车队伍热热闹闹出行。

住。90年代,全市只有几家房地产公司、10多个楼盘,如今,300家公司几百个楼盘出现在南流江畔。1000万平方米的总面积使“居者有其屋”不再是梦想。在壮丽无比的生活画卷中,一批新城、新区、新村相继崛起。那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的栋栋小楼房,那崭新购进农家的台台“家电”小车,那从文化中心发出来的阵阵欢笑,无不见证农民们过上与祖祖辈辈完全不同的小康生活。广西首富县、首富镇、首富村和第一个手机村都在玉林诞生。办到家门口的工厂内是机器声,工厂外是小车喇叭声、手机的彩铃声。数十万家庭实现了“五子登科”。从2011年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第一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全市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基本小康水平。传唱了千年的“千州万州比不上玉林州,吃了红薯有芋头”的歌谣首次被改写为“千州万州比不上玉林州,小康生活有奔头”。

3、工业产业:从零星分散到园区聚集

从“无酒无烟无车”到“有肉(加工)有米(加工)有园(工业园)”。一次次攻坚克难,一轮轮昂扬奋进,科学发展春风化雨,让玉林工业风景这边独好。到十一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三产比重已改变为20.4:44,5:35.1。

“工业园区”进入了玉林发展的大词典。成立地级市后,当东部产业不断向西部转移的时候,有备而建的座座标准厂房矗立在城郊河旁,犹如一夜梨花万树开。全市工业园区一下子上升到50多个。容县占区位之利,领“承接”之先,几十家电子企业纷至沓来,聚集在侨北村旁。2年之后就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电子工业城。年产值超过50亿元。“级别”最高的玉柴工业园区,奋起直追,立下“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誓言,千方百计扩大本地的配件生产,一个个配套厂应运而生,一条条产业链不断伸长。走过3年风雨路,终于梦想成真。

“一江春水向北流,一条产业往东走”。北流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整个陶瓷行业东撤20公里,改煤为气,38家企业入园,其产能、产值、税金和利润年增20%以上,综合节能超6万吨标准煤,减少烟尘排放量超1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超400吨。3年前还是烟囱耸立、烟尘滚滚的“乌龙城”如今一跃成为蓝天白云的“生态城”、贸易城。拔地而起的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成为“城中城”,成为集陶瓷商贸服务、物流集散、产品交易、文化会展、技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国际性的陶瓷中心。2011年金秋10月,第一届全国陶瓷博览会和中国陶瓷名城命名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的“洼地”,新兴产业的“高地”,机械、电子、建材、服装皮革、健康等5大产业旗帜高扬。机械产业、水泥陶瓷、食品健康等4超百亿元产业和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陆川县工业集中区等3个超百亿元园区异军突起。园区成为“主阵地”,产业成为“主力军”。园区效益与日俱增,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税收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

4、非公经济:从乡镇企业到中小企业名城

“广西的温州”,人们总是喜欢这样比喻玉林。上世纪80、90年代,玉林的乡镇企业几乎与温州同步齐名,无论企业数,还是人数,都成为广西的绝对优势,乡镇企业星罗棋布城乡,浩浩荡荡的乡镇企业大军挺进天南地北。但规模小、素质低又成为其劣势,在新的工业征程中被温州远远甩在后面。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中小企业名城的目标。15年过去,中小企业名城正以自己的雄姿矗立在北部湾畔,“非公示范”这部宏伟的城市交响乐已逐一展现其华丽动人的篇章。

它的主旋律是5大产业群。

——机械制造产业。数百家企业集合在玉柴的旗帜下制配件、当配角,齐心合力唱响“强柴兴玉”的时代颂歌,全力撑起全市的产业支柱。当玉柴迎来自己60华诞的时候,写给大会主席团、向全世界直播的是年经营收入超400亿元的喜报。机械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的“王牌动力”。

——健康产业。经过古代与现代的融合、中药与西药的配合、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以食品、药品、保健休闲为主打产品的健康产业方兴未艾。玉林正骨水、云香精、南方黑芝麻糊等获国家金奖银牌的药品食品,走红天下,誉满全球。“制药、销药、种药”正成为玉林财源滚滚的健康产业链。

——水泥陶瓷产业。兴业海螺、北流海螺、陆川华润构成全市水泥生产大格局。“全国水泥之乡”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与水泥谱写姐妹篇的陶瓷产业,正在进入“火红的年代”。质地优良、制作精美的产品争妍斗艳,带着泥土的芳芳和员工燃烧的激情漂洋过海。以三环集团为龙头的近百家陶瓷企业,联合组建年出口产值超百亿美元的航空母舰,当上了中国陶瓷出海的“当代郑和”。

——服装皮革产业。2008年夏天,东南亚各国组成的新闻代表团到玉林采访。宽敞的福绵大道1000多服装加工企业一溜儿摆开,清一色的机器一齐欢歌,一天生产裤子60万条,令老外们乍舌:“真不愧为世界裤子之都,这里生产一天就够我们国家穿一年了!”从山间走向城市,从玉林走向世界的富英制革,以年产400张皮革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猪皮生产和出口基地。

——电子产业。容县、北流、兴业“三点一线”组成玉林电子产业的强大阵容。不经意间,几座“无烟工厂”用千丝万缕连起年产值数十亿的大产业。

5大产业群,培育了玉柴机器、玉林制药、三环陶瓷、南方食品、富英制革等品牌,催生出一代高科技、高品质的工业骄子,擎起了一座新兴的中小企业名城。

5、交通运输:从0公里到四通八达

2008年初冬。一条崭新平坦的大道——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又诞生在桂东南的大地上。

它如一首气势恢宏的组诗,记下了玉林公路建设的发展足迹!

建市前,无论是高等级公路,还是高速公路,玉林都是“零公里”。修高速路也成为桂东南人民的热切期望。

岑兴高速公路起于岑溪市,止于兴业县山心镇门口垌北,全线152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序幕拉开后,沿线群众积极配合,力助建设大军掀起施工高潮,奋战25个月,就把一条“广西示范第一路”的高速公路开通运营。结束了玉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至此,以“东联西靠南出海”高等级公路为框架,建成市内纵横交错、市外四面畅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高速快巴直达南宁国际机场。火车汽车运输四通八达。黎湛铁路复线和洛湛铁路贯穿全境。每小时一趟的快巴、每8分钟一班的线巴,为南来北往的商贾政客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在玉林,“要致富,先修路”成为人民越来越迫切的共识和行动。无论是老区大会战,还是新农村建设,人们总是自觉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但要“硬通”,而且要“通硬”。一条条硬化公路从高速连接到高等,从高等延伸到县乡,从县乡延长到村屯,硬化公路似条条银练飞舞在青山绿水间,形成小路连大路、高等接高速的网络。

6、农业生产:从改革试验到现代示范

广袤的玉林大地,永远是祖国农业的一块试验田。70年代,这里是全国学大寨先进县。80年代,这里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进入21世纪,又成为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市。聪明的玉林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代农业色彩斑斓的壮美画卷。

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是玉林现代农业的标志和特色。

——土地经营集约化。

发展现代农业、实行集约种田,把承包到户的土地集中在种粮专业户手上,实行连片大面积经营。从机耕、播种、购买生产资料,到田间管理、收割,都可以享受到厂家和用工单位最直接、最优惠的价格。全市以年增粮食2万吨,增收1亿元的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低成本的农业科学发展新路。“十五”以来,玉林连年创造了粮食生产、免耕抛秧、畜牧生产等“8个广西农业第一”。

现代农业的大梁由现代新型农民来挑。

兴业农民黄富英童年吃杂粮、青年“吃皇粮”、中年“吃细粮”。“跳出农门”后又到农村重新当农民、种粮食、搞加工、办公司。每年与3万多农户签订了5万多亩的优质谷种植合同,收割、加工全部机械化。黄富英和她的儿女们真正成为了农村有产业、城里有新楼,亦工亦农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

在玉林,“北有种粮大王黄富英,南有牛皮大王庞富英”。像“两个富英”这样的现代农民、现代农业,就如“绿满地”的提子一串串。万头奶水牛、万亩无公害蔬菜、良种花生、芭蕉、百香果、绿色稻米、超级稻等一批特色农业争奇斗艳。

——耕作生产机械化。

农机补贴政策激励一台台农机走进农家,农业机械化大步向玉林农民走来。夏种秋收,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在田间奔忙。唱响的是现代农业的欢歌,告别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歌”——播下一片片绿色,收获一垄垄金色。每年“喜收稻菽千层浪”之后,农机服务队结伴而行、挥师北上,过湖南、入安徽、进河南,在长江、黄河两岸安营扎寨、收麦割稻,展示“玉林速度”、“玉林农机风采”,送上玉林农民兄弟的深情厚谊。

——经营模式标准化。

各县(市、区)纷纷行动,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使一个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相继问世,一排排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应运而生。县(市、区)全部建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普遍推广。陆川、博白等5县(市)成为全国粮食生产、生猪调出先进县。全市获得自治区农业厅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总面积398.75万亩。 80多个农产品、水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3749家合作组织、1263家农家店遍布乡村。28万座沼气池点燃农民的新生活。宁承东、唐传志等一批富有品牌意识的新型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写下了“鸡带戒指、蛋打商标”的传奇。

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这颗广西唯一的全国“试验明珠”星光璀璨。一个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异彩纷呈。

现代农业成为广西的一面旗帜。20多家超亿元龙头企业引领一个个“鸡司令”、“山大王”创造百亿元以上畜牧业年产值,粮食、畜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保持全区领先水平。

7、商业贸易:从10大市场到“三足鼎立”

从岑兴高速公路玉林出口驱车10公里到收费站,“专业市场城”尽收眼底。

玉林古称“岭南都会”,今赋“中国南方药都”、“世界裤子之都”。改革开放初期,这里专业市场拔地而起。集市成交额连年雄居广西首位。进入新世纪,标准化、现代化的大型专业市场层出不穷。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的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建成使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交易市场。齐全的基础设施、优良环境服务、完善的配套吸引四面八方客商。1000多户、6000多人和睦经营,1500多种中药材辐射到华南、西南、华中地区。年成交易额超60亿元,进入全国前三名。

走进宏进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声声清脆的过镑声、报帐声不绝于耳,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这个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批发市场,内有1800个店铺和蔬菜区、果品区、粮油区、副食品区、冷冻食品区、综合交易区和特色批发街“六区一街”。开业以来,每天成交300吨以上,成为我市乃至华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

建设中占地600亩、投资35亿元的德豪国际商贸城是近年最大的项目。建成后年成交额可超200亿元、税收超4亿元、可安排4万人就业,产品辐射粤湘滇黔和东盟地区,成为集商品批发、生资交易、电子商务、产品展示、金融酒店、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3大专业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是15年玉林商贸发达的缩影。

漫步商业街,五步一摊、十步一店、百米一厦。通过改造提升后的专业市场重振“岭南都会”雄风。千年古州长出了一批新字号:“商”字号超亿元的大项目纷纷在市区内登台亮相。“民”字号的民营企业、民营医院、民营银行频频在玉林开户营业。“农”字号农业新型合作组织遍布城乡。“台”字号的品种结出累累硕果,结出血浓于水的两岸情谊。

8、会展经济:从沙滩起步到新一极

15年前,对玉林人来说,会展经济就如一张白纸。勇于开拓的玉林人年年在这张白纸绘图添花,使其如一支奇葩出现在万紫千红花坛上,成为玉林经济新一极,也使玉林成为首府以外广西会展第一城。一年一届的“玉博会”,用勇气创造了奇迹,用真诚吸引了人气,用成功打造了财气。在这个走向世界的文明盛会上,场馆展示琳琅满目,论坛演讲精英荟萃,文艺演精彩绝伦, 经济之花、科技之果、文化之光交相辉映。8个春秋,500万国内外客商云集玉林、踏歌起舞、握手言“合”,共建新世纪的“水陆丝绸之路”——签起亿元大单、建起数亿大项目。更可喜的是,通过商品交易、文化交流,让世界认识了玉林,玉林走向世界。“玉博会”与世界友人结下了不解情缘。他们不但看到崛起的玉林,也看到玉林的崛起;不但看到热闹非凡的场景,也看到玉林从沙滩起步的精神;不但看到会展本身,也看到会展延伸——“柚子节”、“铁锅节”、“服装节”、“金鸡节”、“客家文化节”、“药博会”、“陶瓷博览会”磅礴兴起。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借鸡生蛋,借“药”会友成功举办的四届“药博会”,以超60万人次、百亿元的成交额、63个签约项目和130亿元的总投资,使“南方药都”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一座通向世界的经贸桥梁。

9、城市建设:从农民城到全国双拥城、旅游城

也许,农民的历史胎记在这座城市太深,前来视察的建设部副部长直呼玉林为“农民城”

15年的磨砺,15载的嬗变,“农民城”去掉了双引号,带来了惊叹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花开玉林。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锻造了一个“旧貌换新颜”的玉林。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1.6平方公里,比建市前扩大两倍;城镇化水平达到40.8%。大手笔书写城市建设的新篇章。体育馆、会展中心,商务大厦、体育中心等巍峨耸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县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景点街道绿化上档次,庭院绿化上水平,公共绿地上规模,乔木灌木花草结合全面绿化,行道绿树、公共绿地、小区绿地互相衬托,交相辉映。小草坪、小花坛、小雕塑、小喷泉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03%。今天的玉林,正以“三变”(变大、变新、变亮)“三多”(公园多、绿树多、楼盘多)的崭新城市形象,处处展示现代都市的风采。

10、城乡变化:从城乡差别到统筹城乡

“一条大路宽又长,两种身份住两旁”,二环路曾经成为城乡差别的“分界线”。

2009年秋,玉林市委做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决定。3年过去,以金湘军为班长的领导集体在这道摆在中国共产党人既新又老的历史大课题前面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规划建设上统筹城乡。人不论城市乡下,话不分南腔北调,只要居住1年,就可以申办“居住证”,享受市民同等待遇,投资置业者可给予同样的规划建设。15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道路、供水、排水、通信、电信、电网、市场、绿化、美化等同等配套,市内人市外人同城享受。在苗园路,最好的地皮让给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外地商人来建,最新的学校供外商小孩就读。苗园新村成为全国药商第一村,苗园路成为“融天下药商的团结路”。

——在公共服务上统筹城乡。公共汽车开到农民家门口、工厂建在家门口、体育路径铺到家门口、三电合一拉到家门口,技能培训设在家门口,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法律服务送上家门口,使农村人享受到现代快捷的公共服务。

——在社会保障上统筹城乡。“两免”(免公粮、学费)“两补”(家电补贴、农机补贴)“两新”(新农保、新农合)的推出,五保村、移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成,使农村人像城里人一样读书、就业、看病,一同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11、电信建设:从电子学步到电子商务、政务

在恢宏的城市现代交响乐中,电子是个嘹亮的乐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从容地运用到各个领域。电子购物满街跑。只要一个电话就把你称心如意的货物送上门。政务中心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标准,为民为企业服务的一个平台。7个县市区个个成立了政务中心,四级政务网络建成。用电子从审批设立、执法文书、监督制约等方面进行了科学重组和流程设计,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每年受理4万件以上。以平均日结率77.49%,当月办结率99.12%,满意率99.87%和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一半以上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电子政务走进全国先进行列,荣获中国政府信息化创新奖。2011年再登新台阶,成为广西无线城市。政府信息化建设更有成效,“中国玉林”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绩效评估中排名第22位。

12、思想观念:从一种身份到双重身份

“一个人一种身份、一份工作”,这种几乎成为人生定率的观念,建市后受到人们特别是城郊年轻人的挑战和巅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双重身份、几份工作”。在城郊四周,“有农业无农民,有农地无农村”,16个村改为社区,农民成为又城又乡、又工又农的“新生一族”。城乡差别、身份差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学生当村官、干部嫁农民屡见不鲜。

社会主义价值观大提升。大爱、大义、大美在玉林大地蔚然成风。北流老农民把儿子的器官无偿捐献,唱响了大爱的奉献。陆川籍保安伍思东见义勇为承传了可歌可泣的大义。个体户医师黄恒荣用自己的积蓄修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颖川园”、博白农场88岁退休职工庞祖玉义务守山17年、青年农民谢强华舍己勇救落水儿童书写了人生的大美。

13、社会事业:从三个示范到六个示范

从文化站点到公共文化服务,建市后的社会事业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新农合的全面普及、新农保的推开,新型的生活保障惠及500多万农民。20万农民健康档案、全部覆盖的乡镇敬老院、三位数的五保新村的建立,卫生“三网”建设记录了政府对民生的关爱。科技大篷车的下乡、科技活动周的开展,结出科技扶贫的硕果。1564件专利标注着49.15%的科技贡献率。教育“两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高考上线突破万人大关。1717个教育项目撑起校园安全一片天。玉林师院的挂牌结束了“有高等教育学家,无高等教育学院”的历史。广播电视村村通、高清电视的开通,演艺团的成立、杂技团出国演出、农家书屋的普及,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演绎、体育中心的崛起、第11届广西运动会的承办——充分展示15年社会事业的实力与激情、发展与腾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后,玉林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开始由“三个示范”到“六个示范”的跨越,全力打造特色岭南文化,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14、法制建设:从“上级派出机构”到“地方一级政权”

从四家班子挂牌那一刻起,玉林市地方政权就开始正式运行——人大、政府、政协由“上级派出机构”到“地方一级政权”。每年的“两会”,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一次次表决,一个个决议变成一件件为民办的实事。2011年的换届,加快城区中小学校建设被写进了“一号决议”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在人民代表的监督下的司法执法公平正义。“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广泛开展。“五五普法”、“六五普法”顺利完成;“四网建设”、“四员合一”等创造性经验铸造了“平安广西建设活动先进市”。

15、党风廉政建设:从“三严四自”到廉石传奇

15年“难事”不断,灾难不断。

经过“三严四自”、“三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一系列活动,各级党组织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从非典来袭、车陂溢洪、“禽流爆发”到金融危机、南方冰冻、容县泥石流,大灾面前方显时代先锋本色,危急关头无愧中流砥柱角色: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干部挺身而出、党员冲锋在前。

多难兴邦,多灾强基。穿越风霜雨雪,经历灾难磨砺,各级党组织更加从容自信、坚强有力,共产党员更加朝气蓬勃、锐气勃发。“老干局长梁远礽”、“法官妈妈”文惠新、“为民兽医周军”——平凡的人书写大写的“人”、平凡的事诠释着宗旨之“义”。“夜访农户”、“组工过滤”、“践诺连心”——与时俱进的创新见证党建的生机和活力;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一件件实事印在大地上、记在百姓心中。

——在基层,万名工作队员深入下去,切实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一次次的“春风送暖”活动,一辆辆的“就业直通车”为群众排难解忧。

——在山区,便民候车亭、客运站、便民码头、客墟渡船、水窖一一建成,百万农民告别出行难、饮水难。

——在老区,由党员组成的帮困救助志愿服务队,创造了“1+2”、“1+3”的帮扶形式,送去大批的资金、化肥、树苗。

——在园区,共产党员当好“孺子牛”,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延时服务、法律服务、上门服务,发放贷款,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党风廉政建设形式活泼、效果显著。廉政直通车开到办证大厅,项目审批充满阳光。行风热线上广电,廉政教育进机关。一次次廉政演出、一场场廉政报告,一张张责任制的签订、一个个典型的宣传,一场场“廉政风暴”让政治生命之树常绿。廉政基地的建立、《廉石传奇》的开拍,标志玉林市廉政建设又登上新高地。“绩效展示台”检阅真抓实干,公选公推选拔真才实学。领导下基层、记者走基层、干部蹲基层,层层出成效、转作风。党风行风大好转。“双拥”情满南流江。青工妇学齐发展,文明之花四季开。

美景祝福绿色未来

绿色代表生机、象征希望。

当历史的列车驶过2010的里程时,人们还来不及深情向十一五道别,就满怀豪情踏上十二五的征程。

在馒头造型、象征小康的市国际会展中心,市长韩元利正在向出会的代表报告鼓舞人心的“十二五”的规划。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全民创业,强化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建设广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和创业宜居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创建广西现代农业、非公经济示等六个示范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翻一番;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全面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玉林。

一幅美好的蓝图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实的行动。

玉林市用“第一“的精神抓好“十二五”的第一年、第一季、第一月、第一天,迈出开局之年的新脚步。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八个突破”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1032.47亿元,增长11.1%,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达1213.86亿元,增长29.1%。全市超百亿元产业、超百亿元园区分别达到3个。

——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达85.86亿元,增长24.5%,增幅排全区第4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排全区第3位。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6269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0元,增长11.04%;分别比全区平均高1038元和736元,增幅分别排全区第2、第3位。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400亿元,达431.19亿元,增长29.61%。

——非公经济主体总量突破14万户,达14.02万户。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900亿元,达900.68亿元,增长16.81%。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县县建立村镇银行。

——森林覆盖率突破60%,达60.08%。

2012年上半年又实现“双过半”。

历史又翻开新的绿色一页。玉林又在自己向绿色未来进军的篇章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是换届年。各级新班子在“5项纪律、17个不准”中脱颖而出,在群众的热切期盼中走马上任。

换届成为领导思想的新“考点”,经济发展的新起点,组织工作的新亮点,社会稳定的支撑点。一个春夏秋冬过去。各地新招频出,亮点频现。

曾经创造五获广西十佳辉煌的玉州,“全面建成小康玉州”奋斗目标由响亮的口号变成扎实的行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打响整治“两违”攻坚战,打出了新班子的公信力、执行力。在2011年“七个突破”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圆满实现了“双过半”。“继续勇当广西排头兵”更加自信、更加响亮。

中国陶瓷城北流,“一城一园”绿色建设高潮迭起。去冬今春,就以非常的勇气、非常的速度、非常的措施成功举办两届“全国陶瓷博览会”,全力打造全国园林城市。十里荔枝大道拓宽修平、灯火明亮,成为玉—北—福一体化绿色的诗画、亮丽的风景。

侨乡容县,在唱响工业园区进行曲的同时,唱响爱民圆舞曲。把“一元钱”医院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让“全国卫生城”更闻名遐迩。

革命老区陆川,新一届的陆川党政班子以崭新的思想、扎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一廊一城三园五业”发展战略,马盘百里生态农业长廊初见成效。去年全县经济指标实现11个“历史突破”、创造全市的“8个第一”,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双过半”。九洲江畔又绘就出一幅壮美无比的绿色画卷。

客家之乡博白,与广东人民同心合力,大修公路,实现了粤桂边界村村通公路。把“中国芒编之乡”的产品源源不断运出山外,走出海外。黄头发、蓝鼻子的外商来了,农民荷包涨了,群众心里乐了。

“南宁后花园”兴业,经过换届的党政新班子以新思想、新思维、新作风,在敲响开局之年的收官锣鼓之后,又高歌猛进传出龙年丰收的喜讯。唱响“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快中求优”的总基调,唱响六个“示范”的进行曲。一个个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强有力音符,汇成一首金凤凰之乡献给十的嘹亮颂歌。

“世界裤子之都”福绵,土地流转更有成效。红土地变成金土地。集中在种植大户手上的土地变成淌金流银的“绿色银行”。福绵大道为群众创造出更多的福祉。

新崛起的玉东新区用团结拼搏的汗水,写下了自己的创新与辉煌,以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发展提速等8大亮点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上半年出色的答卷!

每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复制的独特性。1997年—2012年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个历史段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玉林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市场经济转型、向现代化迈进。玉林城市的面貌、玉林农村的面貌,玉林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一次伟大转折,那么,撤地设市则是玉林的一次伟大创举。它深刻地改变了这里的历史轨迹和城市命运。

15年,新兴的玉林脱颖而出。

15年,活力的玉林实力强盛。

15年,动力的玉林经济腾飞。

15年,民生的玉林温暖人心。

玉林人民永远记住这跨越的15年,永远记住15年的跨越,永远记住跨越世纪打造的走向现代的这座新兴城市。

15年前,恰遇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与此同庆的撤地设市拉开了玉林城市改制改革的大幕,600万人民以万众一心的拼搏书写了建城兴市的壮丽史诗。15年后的今天,正逢党的十即将召开,历史的契机又一次赋予玉林去把握。玉林市委决心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大智大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自己的不懈奋斗铸就更辉煌的业绩、谱写更绚丽的华章,迎接下一个更加波澜壮阔、更加大有作为的15年。

那时,正是玉林市的而立之年。

上一篇:心理学在中国:一个简短的历史性回顾 下一篇:布迪厄的阶级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