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种新变革

时间:2022-08-27 01:20:38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种新变革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对目前的社会治理体制进行改革,要由社会管理理念变革到社会治理理念。这既不是在社会管理基础上的单一性变革,也不是对西方治理理论的照搬照抄,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社会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是一种新的变革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变革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内涵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生活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使整个社会系统得以良性的运转。其中,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是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形成了主体多样、层次分明、联合互动的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以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社会组织参与为桥梁、公民自治为基础的互动过程。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法对社会系统中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以保障社会生活及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性。目前,社会治理问题是国际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是各国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和发展,对其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整与变革。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公民三者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在保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使社会管理的成效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社会管理人员对社会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我国社会管理工作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而从事社会管理的管理者大多数为公务人员。在管理工作中,他们缺乏对社会管理理念及管理工作的深刻认识,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社会管理理论及方法,缺乏社会管理意识。我国某些地区的主要管理者,仍然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轻视社会管理的作用,导致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经济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方式,但是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管理问题,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使经济问题上升到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

其次,我国社会管理主体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由于我国社会管理主体为政府,其部门及工作人员具有“先天的”官本位思想,导致其将管理视为管治的一个方面,使社会管理成为一种管制模式。不重视管理中的服务标准问题,而是形成了一种“控制形式”,造成了在社会管理中的管理效果不理想、服务质量差、成本高效率低的不良状况。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权力过大,行政色彩过于浓重,会导致政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权力过分集中,使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权利受损,社会发展趋于“紧绷”状态。另外,基层组织自治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和限制,使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管理的过程中的作用降低,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管理的发展和民主化的进程。

再次,我国社会管理主体相对单一。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均体现出逐步由以往的单一政府为主体向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所组成的多元化主体方向发展,这在社会管理体制中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使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得社会管理体制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然而,虽然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很大,但是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程度还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依旧存在管理主体过于单一、社会组织力量薄弱及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率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致使社会组织及公众无法充分发挥其协同管理的作用。

最后,我国缺乏从事社会管理的专门人才。虽然我国对社会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机制在不断地完善,但是我国对社会管理人才仍然稀缺。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等专业,但是我国的社会工作较西方的社会工作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开设社会管理相关的课程较少,专业从事社会管理的人才也相对缺乏。社会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也不合理,导致很多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被迫从事其他工作。同时,我国社会管理的组织行为一直都带有行政性和非专业化性,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专门人才不足,管理结构不合理。

三、社会治理:一种新变革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体系中的事务日益多样化,社会管理工作也趋于复杂化,社会治理俨然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管理体制中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我国采取的社会治理方式是在治理理论的指引下的,是由政府、社会组织及公众所组成的社会网络性的运用体系,为公众及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是相互依赖的,也是在相互信任、互通有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和监督;同时,我国的社会治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历史习惯的治理,是由我国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界相互协商,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虽然政府在社会事务中所处的地位仍是主导性的,但是在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对社会事务进行处理、对社会生活进行规范中社会组织和公众也积极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进行协同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我国各类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的权益都得到最大化的保障,使得公共管理过程得到优化,从而政府也获得更多的社会信任和支持。我国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协同治理模式,政府将原有的权力还给社会及公众,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既要进行战略规划,又要做好服务工作,达到善治型的政府是我国政府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从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公民社会力量相对较弱,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面对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很难承接政府分离出来的部分职能。

上一篇:非税收入的法治化治理 下一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