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27 12:02:31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方法 以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和子宫腺肌病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全面检查,对两组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比较两组诊断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病灶及周边血流参数。结果 经过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9%,子宫腺肌病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9.4%;利用超声诊断两种疾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2-01

无论是子宫肌瘤,还是子宫腺肌病都是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都对妇女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从两者临床特点分析,均有较高的相似度,多数患者均存在月经量增加、月经不调、腹部压迫等症状,容易出现误诊,影响治疗结果[1]。所以在临床中有效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有非常大的价值。超声检查是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常用手段,我院为了研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鉴别,对103例妇科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超声检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和子宫腺肌病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患者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1.2±3.4)岁;子宫腺肌病患者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39.7±3.8)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超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探头频率设定为2.5-4.5MHz,进行纵、横、斜侧面全方位扫描。扫描部位:依次进行子宫扫描、附件扫描、子宫动脉及子宫壁扫描、病灶周边扫描等。扫描同时对血流阻力指数进行监测。

1.3 对比指标 对两组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比较两组诊断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病灶及周边血流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SPS16.0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对比 经过超声诊断,子宫肌瘤患者有52例,诊断符合率为92.9%,子宫腺肌病患者42例,诊断符合率为89.4%,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诊断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病灶及周边血流参数 利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为(0.64±0.11),利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为(0.78±0.12),两组对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

3 讨论

在临床中子宫肌瘤病和子宫腺肌病都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两者的发病率均比较高。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在中年妇女群体中常发,大多数子宫肌瘤均为良性,临床中子宫肌瘤并无典型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腹部压迫症状等。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异常生长导致子宫出现不规则增大,患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大等[2]。

在上述两种疾病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很高。利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表现为大小不一组织,常见漩涡样低回声,偶尔会出现高回声,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因为瘤体的供血需求,导致其周围动脉血流加速,血流阻力指数下降;在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发现子宫有明显增大现象,回声较高,因为子宫内膜的异常生长对周围血管产生压迫,其血流阻力指数也会有明显的上升[3]。

综上所述,在超声诊断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存在较大的差异:子宫肌瘤内有假包膜,子宫腺肌病无包膜存在;子宫肌瘤发于子宫任何部位,而子宫腺肌病常发于子宫后壁,以单发为主;子宫肌瘤回声一般以低回声为主,而子宫腺肌病回声以弱回声较为常见。在本组研究中超声诊断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符合率差异不大,说明能基本将两种疾病检查出来。而在两种疾病病灶及周边血流参数对比中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虽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利用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因为受到患者本身因素的影响,超声诊断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在操作中要认真,尽量进行全面检查,避免误诊。准确诊出患者疾病之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尹敏华.诊断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及鉴别[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169-170.

[2] 孙立娜,胡月飞,张旭,刘青梅,秦悦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71-72.

[3] 徐丹凤.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54-555.

上一篇:胰腺疾病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CTC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