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游泳池水质变化规律初探

时间:2022-08-26 10:34:33

人工游泳池水质变化规律初探

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项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体育运动。水,是这项运动的必备条件。如水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给游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为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保障游泳者身体健康,预防水传疾病在游泳池的传播,我们于2006年6~9月对四平市露天人工游泳池进行了调查和水质监测,为今后加强游泳池水质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

采样时间:每月采样2天,每天分早(9时)、午(12时)、晚(15时)采样3次。

监测项目:pH值、水温、余氯、浊度、耗氧量、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采样方法:以三点斜线布点,在水面下30cm深处采样。共采样64件。为保证结果准确、可靠,凡超过4小时的水样,一律不做检测分析。

结果分析

余氯在水中的变化规律:游泳池水的消毒,主要使用液氯、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用游离余氯杀灭病菌。但末梢余氯的减少情况不等,为探讨它的浓度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得出:当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水温度高时,余氯浓度的衰减速度加快,而阴雨天则减慢,这是紫外线对余氯光解作用的结果。晴天每2小时衰减0.8~1.3mg/L,阴雨天每2小时衰减0.4~0.8mg/L,阴天的最高值恰是晴天的最低值,两种天气每2小时相差0.4~0.5mg/L。在余氯衰减较慢的2个阴雨天,pH值和水温也都很低,pH值是6;水温在19~20℃之间。当然,游泳池水中余氯的减少与当时浊度、藻类等项指标也有一定关系。表中告诉我们:游泳池水质最干净的时间是在消毒药物投入后的20~30分钟之间。

耗氧量、尿素、浊度、大肠菌群4项指标变化有规律性:在游泳池水监测的几项重点指标中,早午晚的水质变化基本是有规律的,各项合格率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当水中耗氧量、尿素、浊度含量增高时,大肠菌群也随之增长。分析原因在于耗氧量高可增加水的自净负担,为生物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尿素与浊度的含量增高,可与水中余氯产生化学反应,因而大大降低了氯的消毒效果。本次调查数据证明,游泳池水早午晚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池内人数逐渐增加,药物相继减少,有机排泄物不断增多是相符合的。

浊度与消毒效果,见表1。在检验的51件样品中,浊度的总超标率为35.28%:大肠菌群为27.45%;而在2项相差的4件中,浊度也只刚刚是6度,按标准只超1度,大肠菌群此期间还没有充分条件得以生长,此时,正是余氯、浊度与大肠菌群作用与反作用期间。当浊度在8度以上时,大肠菌群即有十分明显的增长。余氯则有明显下降。浊度高可提示水内漂浮物、藻类、泥土及人体排泄物均能增加浊度,这些物质对余氯有的有吸附性,可降低氯的消毒性能,有的可直接与氯产生还原反应,使氯在水中自行消失了。在余氯减少或消失的情况下,即为大肠菌群的滋长设立了温床。

另据资料报道:在8天的1个换水周期内,前3天水内乙肝检验均为阴性,而后5天则逐渐转为阳性,阳性率最高达到48.6%,这在流行病学中是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的。

经调查得出:四平市游泳池2006年消毒合格率为,早42.55%,午2.56%,晚0%。3个不同时间有非常显著差异,基本规律是逐渐下降,不能持续稳定的保证水质良好。最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及时换水或净化水质,不能坚持经常消毒,加药量不足,对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讨 论

水质,指未经人类活动污染的自然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动态特征。物理特性主要指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水的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在天然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质、微生物和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日照可降低氯的消毒作用,所以好的天气应增加消毒次数及消毒药量。

浊度是一项综合性污染指标。因水量不足,多数游泳池不能每天换水,只能循环用水,或少量放水以达到扩散或稀释的作用。其循环或排放量的多少,可以浊度为依据,来掌握每日的排放量或循环水量。

诸多游泳池的卫生学调查中都发现有乙肝病毒存在。为预防此病,在游泳者中间传播设想制作一种游泳面罩,这样即可防止别人传染自己,又可避免自己传染别人。同时还可控制眼结膜炎的流行。

卫生监督部门,一定要加强游泳场的经常性卫生管理。必须坚持做到每场一清,一扫、一消毒制度。池水要勤换。在水量不足时必须进行循环处理,及时清除池内漂浮物和沉淀物质。消毒药物至少每2小时投放1次,保持池内末梢余氯在0.4mg/L以上。必须严格游泳前体检制度,对肝炎、眼结膜炎、皮肤病、肠道病应列入必检项目,以控制疾病的相互传播。

各游泳池应建立经常性卫生管理制度,设专人进行管理和经常性监测并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每天游泳人数、池水温度、空气温度、池水余氯量,加氯量、加入新水量和循环次数。卫生检测部门要经常抽检水样,以确保水质合格。

本文主要报告了:①余氯在水中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这与天气、水温、pH值、浊度都有关系。实验证明:阴晴两种天气每2小时余氯相差0.4mg/L左右。②游泳池水质早、午、晚各有差异,而早与晚差异更显著。这与人数逐渐增多,药物不断减少而降低了消毒效果的规律是极相符合的。③浊度高可降低消毒效果。尤其>8度时,更有助于各种致病菌的生长。④游泳池污染主要是生物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天然污染、人体污染、人为污染。

上一篇:街头食品摊点卫生状况与对策 下一篇:一起因桶装水饮水机被污染引起的流行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