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

时间:2022-08-26 09:25:15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

【摘 要】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作出强化,有利于确保事业单位资金货币的安全使用和良性循环,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事业单位特点做出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质量为目的,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原则以及改进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控制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并非将盈利作为根本目的。所谓事业单位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而使用国有资产建设的单位,其职责包括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形容,而社会企业是将盈利作为根本目的的单位;二是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国家会对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根据拨款类型的差异可以分为学校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医院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国家不负责拨款的自主事业单位。社会企业则需要自收自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盈亏配比,并利用应力来进行社会服务与人员供养;三是事业单位具有极具负载型的业务。与社会企业中业务的单一性不同,事业单位涵盖了社会各个行业,其种类包括报刊杂志、公共交通、卫生、医疗、教育、水利等等。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需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来确保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内规章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法》为依据来制定相关章程。

(二)实用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目的在于有利于实际应用,所以在工作开展中不能因为强调完整性以及严密性而失去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人员以及机构的精简,并使用恰当的控制手段与方法来减少繁杂的程序与手续以避免出现重复劳动,从而让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且具备简单化特点。

(三)全面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涵盖事业单位中所有部门和岗位的经济业务,并以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业务处理特点的不同来确定关键控制点,从而有依据的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到决策、监督、执行、反馈各个环节。

(四)制约性原则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过程中监理制约机制。在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项业务应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存在隶属关系的人员或者部门来负责,从而让预算执行或者记录工作能够处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同时负责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上级要对下级进行监督。这种制约机制应当重视实际内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

(五)成本效益原则

虽然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但是为了将事业单位运作成本控制到最佳效果,仍旧需要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将成本效益作为重要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在内部财务控制中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用最少的管理成本与控制成本来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六)适时性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会随着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属于动态过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不是固定的,一旦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的法规进行修订或者事业单位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性质发生变化都必须要求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做出变化。事业单位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做出完善和修订,从而良好的发挥出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控制管理的强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认识,事业单位需要让全体人员都对预算重要性具有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转变预算控制管理中重视非配而轻视管理的理念;二是要运用合理且具备较强操作性的预算方法,在对预算编制的审批程序作出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预算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改善,同时有必要对发生业务以前所作出的审批进行预算控制,通过在审批后进行开支来确保预算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对没有在预算以内的支出做出严格控制,禁止出现预算内外的项目出现串户执行的情况;四是要使用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通过发现并分析执行中的偏差来探索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支出控制管理

事业代为在需要购买物资是应当由负责采购的部门向会计部门就采购付款进行申请,而会计部门则应当让监督部门对采购事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再由会计部门制定相应支付方式,不仅需要出纳员在付款时编制凭证,同时要以付款凭证为依据来进行账目登记。在此过程中,主管人员需要审核各个账目以确定账目和凭证的相符性。同时事业单位要重视岗位的合理划分,在分离不相容职位的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从而确保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在一定权限内处理相应失误。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应当健全支出审核制度,强化对支出审核的控制,经过审核的支出才可以进行结算。

(三)强化货币控制管理

在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可能涉及到资金货币,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对货币管理控制进行严格执行,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岗位的合理设置,在遵守分离不相容职务的基础上明确岗位权限与职责。在工作实践中,负责开展货币授权审批、支付、稽查、办理等业务的岗位需要分离或者执行定期轮岗制度,财务科的内部岗位要做到至少两年进行一次轮岗;其次要构建严格的资金货币授权审批规范。执行资金货币授权审批的人员需要在特定权限内开展工作,尤其是资金货币的流入要以票据作为凭证,货币指出要按照申请、审批、审核、结算的流程进行办理;再次,要强调印章和票据管理工作。事业单位有必要对各类票据的使用、发放、保管等做出抽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禁止印章由一人保管而应当将不同的印章交予不同的专人分处存放并由专人保管。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对资金货币定期开展盘点以查对是否存在账实不相符的现象,从而确保医院资金货币的安全。

(四)强调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工作人员是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的执行者,同时也要受到相关财务制度约束。只有财务人员能够安全有效的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使用、对预算进行贯彻执行、对支付进度开展监督才能够及时发现内部财务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从而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建议。同时财务人员也负责者在事业单位宣传与普及财务内部控制知识和规范,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过程中强调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的内容。不仅要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求财务人员能够不断对自身的知识和观念进行更新,在熟悉财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掌握事业单位业务面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培养财务人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财务人员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担负着监督职能与反馈职能,所以财务人员有必要对单位工作规划作出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项目以及合同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来掌握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并确保其全面性,这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具有找事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并有针对性的根据形势发展来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内部控制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建议[J].金融经济,2009(18).

[2]奚彩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3]孙明.浅论科研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9(09).

[6]张惠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商业,2008(33).

上一篇:电力公司营销市场开发策略刍议 下一篇:从《汉宫秋月》看中国古典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