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听力技能训练

时间:2022-03-28 11:52:23

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听力技能训练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同其他科目的教学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边听边作笔记。如果学生的听力基础差,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便不知所云。这种情形导致学生无法清楚完整的吸收英语知识,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被动局面从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听力技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训练;精听;泛听;阅读;朗读

人类通过语言进行社会交际和社会活动,听力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M・Rivers曾对人类语言交际活动的比例做过统计,将听、说、读、写在语言活动中所占时间的比例分别为听45%,说30%,读16%,写9%。由此可见,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无论是教英语的教师,还是学英语的学生,都应该重视英语听力训练。

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由于受不同学习背景和特殊地域限制,有的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听力训练和实践,英语听力理解水平与有过良好听力培训的同学有一定的差距。他们中只有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进校后的一、二周便能听懂教师的课堂英语,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进校后很长时间内仍听不懂教师的英语,不适应正常的课堂英语教学,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那么英语听力训练有哪些重要性呢?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注意到几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英语听力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要求学生在进校后经过两年专门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基础上,促进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从进校时仅能听懂简单的课堂英语及日常生活用语,过渡到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听的过程是迅速地把语音信息与原来储存在大脑中的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对比的过程。是一个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从听懂甚少到听懂较多的过程。听力技能是指语音方面的综合技能,如分辨音素及语流中的省略、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区分强读式和弱读式,捕捉句子中的重音等。

英语听力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训练后具备辨析容易混淆的音素、单词、句子结构的技能。能在听的训练过程中选择关键词与句子并归纳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细节,推测其内在含义。在课文听音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快速听记数字、时间的能力。对一些词汇量多,难度大的时事新闻要点具备释义并复述的技巧。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听音、辨音、理解音、记忆音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听力基本上能达到这一目的。但仍有部分听力差的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的听力强化训练,也要注意并带动听力差的那一部分学生,帮助他们缩短听力上的差距。如果教师不注意发现并及时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缩短学生之间的听力差距,到毕业离校时部分学生仍有可能停留在原有的听力水平基础上,由此笔头及口语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除了练习听音、跟读、模仿、回答问题外,还要求学生做大量的口头或笔头实践。英语课堂教学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以教师授课为中心,扩展到学生有由浅到深的参与来达到知识交流的目的。只有在学生听力过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种知识交流的活动。听力较差的学生不能有效地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吸收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每个教师讲课时都希望学生能听懂自己教学的内容,能用流畅的英语表达自己吸收英语知识的深浅程度。这种相互间对说话声音所表达意义的理解是以双方听力过关为前提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听力基础差的客观事实,根据听力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对教学作出较为具体的安排。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由简到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从而缩短师生知识交流的差距。在听力训练的指导实践中应注意精听泛听结合。精听的内容让学生反复听数遍,要求听懂所听的内容。通常采用听写,听后复述,听后答题等训练方式来达到目的。在听力训练的起步阶段,精听是训练听力的主要方法。泛听不要求听懂每一个单词和细节。只要能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抓住关键信息即可。泛听的材料很多,如VOA、BBC、CRI等各种英语广播节目。总之,尽量多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听力材料,熟悉各种语境,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其实无论听什么,每天听一小时,只要常听不懈,一段时间后,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教学口语不同于听力训练中录音的正常语速。前者指教师可以面对面地慢慢讲。这种直观的口语实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指听力训练通过录音机和其它他电教手段来完成。如果磁带清晰度不高,语速较快,在经过数遍精听及泛听实践后,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为了应付课堂练习,少数学生采取的是一种消极手段。不是积极想办法努力听懂,而是依靠教师用书上的答案来完成课堂练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部分学生的听力训练进程受到很大阻碍,离开教师用书便一事无成。教师要重视并改变这种现象,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具体、集中的听力训练外,也要给学生安排机会,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听力提高训练活动。

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进校前听力训练的实践背景,进入大校后一接触到这种正规系统的训练方式便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无法适应这种以电教手段进行的听力训练。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放音前应帮助学生做好听前准备,让学生明确听力活动的要求和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围绕要求和目的有选择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抓要点,重点。培养学生在听音中的联想意识也是听力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

听力训练不是单一听力技能提高的训练活动。视听说三者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听力课上不仅要让学生听,还要组织学生说。播放一些好的国外影片,组织同学之间的会话等,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际的运用,从听和说两个方面训练了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组词和造句,逐步把语言知识变成语言能力。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少甚至从不朗读。其实朗读是一种潜在的听力训练,朗读时若能正确处理好连读、失去爆破、缩略、弱音、语句重音、辅音连缀、浊化、变音等语音问题,多次反复之后,听觉会变得灵敏。所以,重视并经常朗读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众所周知,听音要以一定数量的单词作为基础,词汇量不足是听力的一大障碍。研究证明,广泛阅读是积累词汇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经常阅读不仅能扩大词汇量,还可拓宽知识面。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英美社会文化历史方面的书籍,扩大背景知识面,加强词汇的积累,为听力训练作必要的准备。

另外,课堂英语教学中常涉及大量的句型操练或对话练习内容。这类课堂练习对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应作为主要手段。这类练习形式是只要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模仿教师所给的同一句型进行操练就可完成。这种对话练习的不利因素就在于学生不必动脑筋听讲,只需在看材料的基础上,等教师讲完,自己作相应的回答练习即可。这样的操练形式对学生的听力有一些帮助,但不能势其为严格正规的训练手段。

听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中,选择一套实用的教材,运用现代化的语音设备和电教手段,与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知识面,以及课后的大量练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力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大量的、持之以恒的多方面训练和实践,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浅析如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 下一篇:工会群众经济创新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