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时间:2022-08-26 09:14:11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应本刊之邀,淮安市车桥中学王少宝校长就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方面接受笔者专访。

笔者:我们知道车桥中学以“办一所农民满意的学校,为农家子弟铺就成才之路”的学校愿景为引领,以“极具成长性的现代农村高中”为办学定位,秉承“博学、勤思、厚德”的校训,弘扬“勤进”的车中精神,确立了“以勤树人”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勤文化”的教育品牌。教育理念是打造品牌的灵魂,请您先介绍一下。

王校长: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确立先进教育理念,引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学校本着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时展潮流的原则,以“规范、质量、特色”为主题,以“做幸福的车中人”为追求,以“区内有名气、市内有影响”为目标,视教育质量为生命、师资队伍为支柱,将“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科学、进取、奉献”的教风和“勤学、好问、自立、成才”的学风贯穿始终,强调以“勤”树人,倡导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努力将学校打造成高品位的文化校园。

2.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学校制订了《淮安市车桥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整合学校资源,丰富学校办学内涵。近期目标:聚合优质资源,丰富教育内涵,确保通过省三星级高中复评,使我校成为在淮安区内具有广泛示范性的强校。中期目标:用三至五年时间,提升办学品位,增强学校特色,使我校成为在淮安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校。长远目标:用十至十五年时间,构建和谐校园,孕育学校精神,冲刺四星级学校的办学目标,使我校成为在江苏有位的名校。

二、以制度建设规范学校发展

1.坚持依法治校

一是严格执行《教师法》等政策法规,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把校务公开作为依法治校的核心内容,确立了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民主核查制度;三是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2.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党政工团机构齐全,各部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在教育管理中,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教学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础,学校在近几年高考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九年荣获市、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单位表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校长:我们从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入手,务实教学常规。一是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制定出台了“减负增效”的有力措施及落实机制,着力解决学生重复劳动、无效劳动的问题。二是强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监控。实行教务主任巡课制度,年级组组织专人检查到每天、每节课,保证教师准时上下课。对课堂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倡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实行推门听课、反馈制度。2.深化教学改革。一是突出教学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行“目标导学、分层推进、自主思考、有效合作”的课堂模式。三是实行学生定期自主学习评价小结。四是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师资队伍是打造品牌的保证。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校长: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

1.坚持以德立教,正确引领教师成长。学校有计划的开展“立师德、强师能、树师风”的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工作观和幸福观,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2.搭建才艺展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优课展示引领、公开课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为教师才艺展示搭建舞台,促进其自发成长。加强科研指导,逐步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课题研究的体系,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鼓励教师在阅读中成长。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笔者:请介绍一下针对生源处于农村的实际,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方面的探索。

王校长:我们秉持“办一所农民满意的学校,为农家子弟铺就成才之路”的愿景,根据客观情况,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实施“一门进、多门出”的办学策略。近年来,我校摒弃了传统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校生源处于农村“二、三流”的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学校加大了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开辟了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兴趣培养及高考训练班,一大批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经过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每年都有200人左右的学生考上了体艺类本科。学生参加各项比赛获得多项荣誉,在区级以上学科竞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书法绘画等比赛中,有123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有14人次。

2.开展励志教育,鼓舞学生士气。农村学生视野不开阔、文化基础和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更需要励志。班会是励志的主阵地。经常在班会上给学生讲故事,讲校友个人奋斗最终走向了成功,讲身边勤奋学习的同学的故事,讲名人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励志视频,当学生消极怠慢、悲观失望,对学习生活麻木时,让学生观看震撼全人类的视频,当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太苦太累时,组织学生观看名人演讲视频……学生们爱听、爱看,从中受到启发;邀请知名励志演讲家来校演讲。每年邀请1至2名演讲专家来校,先后邀请了邹越、屈素丽、李阳、杜孝社、赵金磊、马列强、卢志文、袁维儒等多名专家来校为学生们做励志讲演。通过一系列的励志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美好,学习条件的优越,应当好好学习!

3.进行养成教育,促学生成人成才。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留守儿童”,几乎成了农村学生的代名词,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他们进行认知教育、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等方面的养成教育迫在眉睫。把认知教育寓于养成教育之中。我们利用军训对起始年级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使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把养成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当今家访已经被淡化,我校却一直坚持着,我们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都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多与家长保持联系,或家访、或电话访问,及时相互反馈,共同教育学生。

4、给留守孩子亲情关注。我校所在施教区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基本上寄宿学校,成了全日制住校生。为了让孩子们找到“家”的温馨,享受“家”的温暖,在学生宿舍,每晚有3名班主任配合宿舍管理员值班,督促学生休息,关注学生安全;在餐厅,有值日领导和老师指导他们文明就餐;周末,这些孩子有家难回,学校把他们集中在校园互助学习或个性阅读或参加有益活动;孩子生病时,陪他们去医院……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除了享受国家发放的助学金外,我校每学期都筹集资金,每月再补助生活费;艺考时,补助给他们考务费;为了给打拼阶段的高三学生增加营养,每天在课间时间免费发一枚煮熟的鸡蛋给学生。一枚小小的鸡蛋,虽然不起眼,却把学校的爱、老师的爱传递给莘莘学子。

上一篇: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研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