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方圆韵壶》与吴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2-08-26 08:47:21

浅谈紫砂《方圆韵壶》与吴文化的关系

摘 要:《方圆韵壶》壶型形似天地方圆,将方与圆的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诠释了方圆的艺术美感。此壶做工细致,壶身线条柔和飘洒,纹理简单大气,色泽淳朴典雅。壶身方而不锐利,壶盖圆而泛霞光,桥形钮孔洞呈如意形,壶把、壶嘴皆呈方形,整个壶体刚柔并济,婉转而又大气。壶把四四方方,温润挺括,与壶身形状相协调。

关键词:紫砂;方圆韵壶;魅力;文化

1 前言

紫砂是文人寄心寓情的雅物,也是陶都的“文化名片”。紫砂艺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成为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2 紫砂《方圆韵壶》与吴文化的关系

紫砂陶器是我国众多陶瓷门类中较为特殊的工艺品,它的产生历史较短,只有数百年。它的产生、演进与其他陶瓷品种一样,主要是由于材料的发现和工艺的成熟。悠久的古代文明历史给它们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而产生并孕育紫砂的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特征和文化背景。

近年来人们经过研究并证实,吴文化是商周时期长江下游主要由吴人所创造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包括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的总和及其所反映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这种文化遗存被专家们认为包含着地域、国家、民族、文化等四个相互关联和相互区别的概念。太湖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一度涵盖苏、浙、皖、沪大部地区,吴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宜兴地处太湖西岸的吴腹地,农作耕种与制陶均在新石器时期中期就已出现,形成早期典型的江南田园风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制陶与农作是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这个特征在宜兴从未中断,从而孕育了宜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宋、元、明、清时的宜兴是一个正处在中央集权下的具有明显吴文化特征的区域,而明清时更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紫砂壶具有江南风情的端庄、纤丽、秀实,与生活贴近而显现自然,镌以书画、塑以瓜果菜蔬成为时尚,文人的参与和学者型的思维培育了紫砂的本质和形成体系的语言,以满足阳春白雪的审美愉悦和下里巴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为基础,使它的生命力大为增强,为它走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

《方圆韵壶》壶型形似天地方圆,将方与圆的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诠释了方圆的艺术美感。此壶做工细致,壶身线条柔和飘洒,纹理简单大气,色泽淳朴典雅。壶身方而不锐利,壶盖圆而泛霞光,桥形钮孔洞呈如意形,壶把、壶嘴皆呈方形,整个壶体刚柔并济,婉转而又大气。壶把四四方方,温润挺括,与壶身形状相协调。

《方圆韵壶》壶身装饰刻绘由咸子情的父亲――任淦庭传人、济公壶创始人、研究员级高工咸仲英(冰心)操刀,刻绘字体简朴飘逸,如同处于清风,清幽雅致,意境怡人。咸仲英所刻的文竹,精湛细腻,韵味雅致,仿佛有阵阵竹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挥之不去。

《方圆韵壶》轮廓周正,角线挺括,直线一脉到底,有大刀阔斧之气势。总体上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方中求变,满身情景都是化不开的造型语言,壶体线条柔和,却暗藏气势,深邃的颜色让此壶看上去沉稳大方,神气十足,却毫无戾气,不见锋芒。

观整壶,壶身与嘴、把、钮、口、盖棱线清晰,而在四方的强势张力中,转承衔接之处的设计,可谓颇具匠心,方正中壶流纵情飞转,壶把转角顺势磨圆。作品于方正中给人一份端庄浑厚、正气大度的感受,这也正是作者追求朴实无华、正直大方的人格魅力在壶艺中的体现。《方圆韵壶》正是有着这种魅力在其中。

3 结语

纵观紫砂陶器的演进,浓烈的吴文化特征和地域性的人文景观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吴文化孕育下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不过紫砂有它独特的影响力和极好的市场张力,因而它的地位和作用在众多民间工艺品中较为突出。

上一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一体化探析 下一篇:浅析紫砂《梅花周盘壶》的高雅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