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实现个性化发展

时间:2022-08-26 06:52:56

以学生为本实现个性化发展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分层次教学的两种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语文教师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五大方面,以期望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分层次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考后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深造,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动机、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在职业学校还是在普通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中职学生原有的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没有诸如高考这样的考试压力,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放松甚至放弃对语文这类文化课程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我们一线中职语文教师当前思考的重要课题。

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1.1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目的地进行有差别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从这个层面上说实行分层次教学非常必要。

1.2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双重的:既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又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人才。学生因其专业不同、兴趣不同、走向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有三个出口:一是经过学校推荐,学生直接上岗就业;二是经过考试,学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三是学生先毕业,再寻找适合的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满足这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实现培养对象的目标化。

1.3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语文教学本质上是母语教学,它容易被轻视而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但语文学习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像数学那样可以清清楚楚看到的,不是通过严谨的学习和程序的记忆以及公式的运用能明显提高的,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灵活运用、日积月累地不懈努力。在接受这种母语教学中学生自身水平、理解能力、学习速度等等因素致使即使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语文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可能。同样的一节课在某一个班级上,就会出现,简单了有的学生不愿听,复杂了有的学生听不懂;甚至会出现布置一篇作文要求700字,部分学生写不出来,要求500字又有一部分学生超过很多;有的专业要求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沟通,有的专业要求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如此看来,语文分层次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2中职语文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2.1分层次分班:

目前,许多职业中学在学生刚入学时,根据中考成绩(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和学生的志愿进行编班,有参加就业的的班级和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班级,这种分层分班的形式,我认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界定的层次标准比较宽泛,无法突出学生在某一个学科上的优势。

2.2班内分层次教学:

以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烈程度,语文基础水平为主,结合其未来发展取向来制定分层次教学的分层次选择。首先,应对就读职高学生语文基本水平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各水平学生分布情况,决定分层次教学班级大小设置;其次,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一对一的对话交流模式来了解学生个人兴趣取向,对未来发展的定位情况等,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其家长加入,使学生层次选择更为合理;最后,是实验性分班分层次教学。

语文分层次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以升学为其选择发展的道路,他们的语文基础较牢固,对这一层的学生,语文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提高语文理解和鉴赏以及写作的水平;B层次学生是过渡阶段的学生,他们语文水平中等,对自己未来发展取向不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通,不特别浓也不特别排斥,这一类学生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语文兴趣,增加对其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早确定发展的方向;C层次学生是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他们目的性明确,更看重语文学习中实践的学习,对这一层学生的教学多侧重应用性语文教学,同时培养其自学语文的能力。

层次分好后,确定每一个层次相应的人数,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中,可以实行“走班式”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这样不仅解决了第一种分层模式带来的弊端,又切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这种“走班式”的分层教学模式有一大好处就是,他的人数不是固定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后,也许有的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有所提高甚至超过了A层面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微调,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因生备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3中职语文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1根据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A层次――优秀。主要指文化课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好,而且有参加高职高考的愿望和计划的学生。定目标时就要紧扣教学大纲,适当提高,教学内容上注意与对口考试内容接轨,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教学上除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还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B层次――中等。主要针对文化课基础一般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去向不明朗。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立足基础,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利用课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

C层次――基础。主要针对语文基础较差、多数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今后都要面对就业;所以在教学上采取“慢进度,多重复,重三基,常反馈”的办法,要求其掌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语言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口语会话和简单的自我介绍,适应一般企业需求。制定切合专业实际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根据层次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A层多以“启发――讨论――自学”为主,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层多以“启发――讨论――讲解”为主,目的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则用“低起点,重基础,抓落实”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学得进,跟得上。

3.3根据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进行不同要求的考试:

A层的作业、考试的内容一般相对较深,选题广泛,层次较高,平时加大训练量,增加与对口高考相关内容的试题,使用具有较高要求的练习册及试卷;

B层在照顾双基前提下适当拓展深度、广度,主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平时作业与考试试卷水平略低于高层的水平;

C层的作业、考试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多以课本为主,由浅入深,尽量减少笔试,多以语文实践性测试为主。

3.4开辟不同层次的“课外活动”:

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不同的层次,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辟“口语交际类”的课外活动,文秘专业类的学生因为对语文要求比较高则可以开辟“写作类”或者“采访类”的课外活动,对于计算机等专业则可以开辟“手抄报”类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事可做,激发大家的潜能。

3.5根据层次不同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老师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用一种标准去评价,那低层次的学生就很难受到肯定。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视不同层次而有区别地进行。

可以设计如下的综合评价表,结束一张试卷评价一个学生的历史。

中职语文教学的分层次,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特点。当然,他也不是不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材的选择问题、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等,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求解。

总之,希望分层语文教学能让更多的中职学生爱上语文这门课程,学好我们的母语!【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2]《职业教育学》,刘春生、徐长发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3]孙月娟. 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 中等职业教育. 2006 (16)

上一篇:和他们一起吃饭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