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26 06:31:35

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摘 要:随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学方面的人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是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有效果,一个是有效率,一个是有效益。有效果就是教师教学让学生学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有效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较多教学成果,有效益就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课堂有效性的理论策略有三个:

首先是情感策略。要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合理运用情感策略。要提高学生化学课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喜欢上化学课,激情和自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氛围策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营造一种氛围,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实施创新教学的氛围。

再次是方法策略。这个策略理论主要是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技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原动力

1、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内在驱动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氨气这一课时的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就是直接介绍氨气的性质,单调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进行课时的学习。

实验情景:运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氨气喷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氨气在一个常温状态下可以溶于水中,证明了其水溶液呈现出碱性。老师可以先做演示实验:

第一步:准备好实验用品,比如,塑料瓶、试管、烧瓶、橡皮塞等等;

第二步:收集气体: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也可以选择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第三步:把小试管固定在玻璃管上,在塑料瓶里面加入水和酚酞,摇晃几下。

第四步:在小试管中加入一定的浓氨水以及生石灰等,快速伸进瓶中,固定好装置让学生观察。等到相关的反应结束,用食指按压到短玻璃管上,另一个手去挤压塑料瓶,就会产生美丽的喷泉。

这个实验新奇,比较有趣味性,学生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需要应用很多化学原理。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为生活服务,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会让学生觉得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比如,当学习了硝酸的性质之后,可以告诉学生硝酸可以辨别家中父母的金戒指的真伪;在学习了活性炭之后,告诉学生利用活性炭可以帮助去处家里冰箱中的异味;在学习了纯碱的知识之后,告诉学生纯碱是可以去处油污的。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还要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在化学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比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国家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信心。

(二)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1、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接收新的教学模式,遵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找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建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思维观念,做到与时俱进,积累自身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教学实验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实际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重“学”轻“教”

就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样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兴趣,重“学”轻“教”,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最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化学知识之后,可以定期举行“化学小发明”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以问题为中心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1、科学设计问题

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因为对于概念理解的不到位,或者是错误的思维方式使其遇到了困难,就会降低他们化学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注重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以先设立一个问题。比如,“请你写出Br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没有掌握问题的要领导致解答不出来。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同一主族元素,这些元素具有类似的性质,溴与氯同主族。学生马上把知识迁移到Cl2与H2O反应的产物,然后想出了正确答案。教师还可以趁机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写出I2跟H2O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化解难题,提高化学学习成效。

2、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

创立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温习旧的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新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创立实验性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向体验,实现课堂知识跟实际问题的迁移,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成就感。比如,在揭示生铁生锈的原因的时候,可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铁生锈的可能原因,之后让大家踊跃发言,因为学生说的原因进行实验的设计,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实施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比较受人关注的一个环节。新时期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文斌.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中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2] 马爱红.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2).

[3] 康志平.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上一篇:影视剧作改编艺术研究 下一篇:90后心理健康教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