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探析

时间:2022-08-26 06:22:26

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探析

作者简介:张艺瑗(1993-)女,汉族,湖南省怀化人,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 要:股指期货是现代金融工具中最成功,也是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工具。同时由于其投机性和集中性,使得其风险也被进一步的放大,因此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的很有必要了。本文通过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概述,从三个层面简单论述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市场 风险管理

一、我国股指期货概述

(一)股指期货的含义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是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签约双方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依据预先决定的指数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股价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股指期货和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规避市场风险的方法,也是金融衍生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

股指期货对市场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的价格是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公开喊价或者通过计算机自动撮合形成的,有关期货的价格不停的从各个方面传送,交易者利用这些信息并且将其考虑到价格决定因素中去,最终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做出合理的估计,这样最终的价格就相对合理。同时由于期货合约交易频繁、市场流动性很高,交易成本低,因此,从交易制度上确保了信息的价值会很快的在期货价格反映。

2、套期保值功能。投资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组合投资只能规避非系统风险,真正要规避系统风险只能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因此股指期货就是投资者降低系统风险的最佳工具。股指期货能够把套期保值者的风险转移至投机者。

3、套利功能。一般而言,期货市场的价格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有时两个市场也会出现价格偏差,这样就给套利者提供了条件。

除了这三个功能之外,股指期货还有风险管理功能、增加流动性,提高市场有效以及丰富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工具,促进股票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功能。

二、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分析

如前所述,股票市场的风险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市场中的投资者主要是通过多样化投资管理非系统风险,而交易所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主要管理的是系统性风险。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风险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如果按风险不确定来院对风险进行分类,那么其共性表现为,可以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和会计税务风险。股指期货市场的特性表现在,其可能会面临一些金融市场所没有的,特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3中风险:

1、金融体制不健全导致的股指期货风险。股指期货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市场体制做后盾,以保证进行快捷的融资。安全的交易,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很不规范,并且由于国家银行规定不准贷款进行期货交易,这样使非法借贷以及不正规抵押盛行,加大了股指期货的风险。

2、市场结构不对称导致的风险。一般的股指期货市场是具有双向性的,即允许买空又可以卖空,同时现货市场也是可以买空卖空的。但是我国的股市只能做多不能抛空,是一个单边市场,这样导致我国市场的不对称。

3、上市公司信息不完全导致的风险。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上市公司经常出现两年亏损,一年微利以保持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优势,股市已经演变成圈钱市,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运作也不规范,披露的报表信息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导致投资者不能根据正确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

三、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

股指期货必须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要依据交易主体的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进行论述。

(一)宏观层次的风险管理

宏观层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建立适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和建立股指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际上各国的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不尽相同,由于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因此本文建议目前先实施一元二级监管制度,即在同一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只有政府监管和交易所进行自我管理,没有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这样同一管理就可以迅速的解决遇到的问题,等将来市场成熟之后就实行一元三级的监管制度,即在二级的基础上增加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政府缩小对市场的监管,由直接控制变为市场化调控,这样有利于我国市场的发展。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进行市场监管的必要条件之一。各国为保证金融衍生市场的公正性和竞争性都会制定法律和管理条例,交易所也会制定规则,这样形成完备的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配套的四个管理办法,确保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基本法律体系。但是还没有股指期货的相关法规,因此为完善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法规制度,应制定《股指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从而形成统一期货法规下的股指期货监管体系。

(二)中间层次的风险管理

中间层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交易所和清算所的管理。股指期货交易所在整个市场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交易所是交易成交的撮合地、交易信息的汇聚地和发散地,而且交易所是对交易风险进行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交易所是通过交易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来实现风险管理的。一般而言交易所的交易制度主要有风险准备金制度、稽查制度、大户报告制度等,交易所通过实施这些制度,从而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股指期货市场中清算所对风险的管理也体现在清算交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面。清算所的清算制度主要有登记结算制度、保证金制度、每日结清制度、交易限额制度和风险处理制度以及强行平仓制度。清算所通过对这些制度的运用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

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的主体是投资者。由于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和杠杆性的特征,因此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学会运用测算工具以及经验判断、选择合适的风险规避方案。现在多数机构投资者都用数学模型测算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但是数学模型只能增加可靠性而不能提供保证,因此还应当辅之以其他的风险管理工具。

2、建立有助于风险防范的企业文化,强化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可以将交易员的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

3、授权行事,保证纪律性。股指期货不同于现货,因为现货亏损只承担有限的机会成本,而股指期货采用的是保证金以及每日清算制度,有追加保证金的要求,如果存在风险管理不善的情况,持仓过重,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一个资金的无底洞,因此必须保持绝对的纪律性,在授权的范围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4、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具备灵活性,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股指期货市场环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变化莫测,因此机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要求机构投资者根据环境改变其原有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防止发生损失。(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超.我国发展股指期货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2] 陈凯.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必要性及风险问题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

[3] 刘亚玲.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

上一篇:浅谈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的所指 下一篇:解析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