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的所指

时间:2022-04-01 12:59:53

浅谈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的所指

摘 要: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原因、性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但是不用来询问人和处所。

关键词:《论语》 疑问代词 何

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可分成三个大类,即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我们在殷商时代的语料中,还见不到疑问代词。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按其所询问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问人;第二类问事物;第三类问处所。当然,这三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有些代词询问的对象多,并不限于某一类,属于兼类,但仍以一种用法为主。

据考证,疑问代词“何”在殷墟甲骨文、西周甲骨文、西周金文中都见不到,但是在传世文献,如《诗经》(雅、颂)、《尚书》(周书)、《逸周书》(真文献)和《周易》(卦爻辞)中都可见到。因此,可以说,“何”在西周时代已用得较为广泛了。

《论语》是极具代表性的先秦传世典籍之一,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主要特点,对后代汉语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乃至汉语史的重要材料。在《论语》中,疑问代词大量出现,其中疑问代词“何”也是普遍使用。

据统计,《论语》一共有15883个字,其中“何”一共出现了113次,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原因、性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主要有“何如、如何、如……何、如之何”。

一、询问事物

“何”在整个疑问代词系统中,主要是用来询问事物的,在《论语》中也不例外。根据统计,询问事物一共有43次,占36.44%,可译为“什么”,如:

(1)樊迟曰:“何谓也?”(2·5)

(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4·13)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4)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6·8)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2)

(6)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7·15)

(7)“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26)

(8)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

(9)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12·8)

(10)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13·9)

二、询问原因

“何”在《论语》中可以用来询问原因,可以译为“什么”、“为什么”,一共出现了12次,占10.17%,如:

(1)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3·24)

(2)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6·17)

(3)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6·26)

(4)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7·29)

(5)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27)

(6)曰:“夫子何哂由也?”(11·26)

(7)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5)

(8)子曰:“何晏也?”(13·14)

(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17·9)

(10)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三、询问性状

在《论语》中,“何”也可以用来询问性状,这种“何”用于名词前作定语,可译为“哪”、“什么样的”等,一共出现了7次,占5.93%,如:

(1)曰:“何器也?”(5·4)

(2)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7·15)

(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9·31)

(4)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12·7)

四、表示反问

在《论语》中,“何”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这时它是“怎么”的意思,一共出现了11次,占9.32%,如:

(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5·9)

(2)何如其知也?(5·18)

(3)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9·6)

(4)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11·14)

(5)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5)

(6)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2)

(7)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14·35)

(8)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14·30)

上面四种是“何”单独使用,在《论语》中,“何”也可以和其他的词一起组成复合虚词或固定短语,主要有“何如”、 “如……何”、“如之何”等。

第一、何如

在《论语》中,“何如”作为固定短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一共出现了22次,占18.64%,可译为“怎么样”,如: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1·15)

(2)子贡问曰:“赐也何如?”(5·4)

(3)“求也何如?”“赤也何如?”(5·8)

(4)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5·19)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6·30)

(6)“求!尔何如?”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1·26)

(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12·19)

(8)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0)

(9)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乡人皆恶之,何如?”(13·24)

(10)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20·2)

第二、如……何

“如……何”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7次,占5.93%,意思是“怎么样”,如: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2)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3)

(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4)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5)不能正其身,如证人何?(13·13)

(6)公伯寮其如命何?(14·36)

第三、如之何

“如之何”作为固定短语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一共出现了16次,占13.57%,可译为“怎么办”,如:

(1)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2·20)

(2)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3·19)

(3)或曰:“陋,如之何?”(9·14)

(4)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9·24)

(5)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11·14)

(6)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徹也?”(12·9)

(7)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15·16)

(8)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17·7)

(9)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18·7)

(10)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五、结语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疑问代词“何”在《论语》中,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词联合使用。单个使用时主要用来询问事物(36.44%),很少用来询问性状(5.93%),和其他词联合使用时,主要是“何如”使用的比较多,占18.64%,“如……何”很少出现,仅占5.93%。我们还应该看到,“何” 在《论语》中,不用来询问人和处所。在古代汉语中,“何”用来询问人和处所不常见,在《诗经》中可以看到,如:

(1)无父何怙?无母何怙?(《诗经·小雅·蓼莪》,在这个例子中,“何怙”指依靠谁。

(2)哀我人斯,于何从禄?(《诗经·小雅·正月》),在此例中,“于何”指“从哪里”。(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2] 张玉金.语法学讲义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

[4] 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

上一篇:从范畴化角度看英语复合词的意义构建及其发展 下一篇: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