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改背景下课堂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2-08-26 05:37:22

基于课改背景下课堂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课改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 浅谈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八性”要求 浅谈课改背景下课堂上的“讲”和“问” 课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化学课改形势下课堂教育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与对策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基于慕课背景下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有关初中化学课改形势下课堂教育的探讨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基于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思考 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考 课改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形势下课堂观察的反思 课改下课堂景观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基于课改背景下课堂的观察与思考 基于课改背景下课堂的观察与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课改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一种“体现课标精神”形式上的标签。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正切切”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形式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开了封闭的校园也吹醒了沉闷的课堂,把课堂变成了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是老师们向往的教学常态。教育工作者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推广,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神州大地掀起一浪一浪的热潮。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模式等如雨后春笋,显示了它的勃勃生机。观摩学习,巡回交流,入校调研等此起彼伏。近几年来,我带本科生进行教育见习,带“国培”生跟班研修也深入到了改革的课堂。的确,课堂活了,学生兴奋了,老师看似也轻松了,见习的学生也激动了。学生的多种才能在培养中显现,教学成绩用数字也得到说明和认可。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学来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偏差,表现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曲解了课程改革的目标。

1、教学方法的形式化

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不是教师和学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正切切”的。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唱歌,加之多媒体视听画面变化过于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这种情形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忽略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整合的空间和时间。如一个教师在上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第三节‘开花与结果’时,教师一开始采用大量花的图片并伴有音乐来创设情境,在请学生说出他最喜欢的花名后用挂图讲解花的结构,再让学生解剖她准备的实物并按从外到内的结构顺序分别粘贴于一张白纸上,各组内先进行评选,推荐一个学生代表本组参与全班的评比,评比最后一组的学生要求唱一首带有花名的歌……。‘果’还没讲,时间已近半,有些环节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进入下一内容。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随意和低效,在匆忙的教学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境本身,而忽略了学习内容,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了。见习的学生在返校路上对我说:如果每节课如此上,她受得了吗?”

好的学习环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考虑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活动而活动,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本来意义了。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地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活动。

2、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为突出课程改革的理念,一些作为样板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更是流于形式,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而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机械地认为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也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讨论。实际上,学生在初中时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就有一些了解,而高中生对这种看图便知的结构没必要合作讨论了,不如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构建‘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图’才有意义。

2.1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

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对内容要所有选择。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自然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学习内容都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1.1选择有现实性的内容,可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学习完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后老师提出合作任务: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出,人会因中毒而导致死亡。请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设计一个人工肾脏,帮助患者过滤血液,进行血液透析,以便及时排出人体内的废物,并画出草图。

这样的合作内容,既能增加了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又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学以致用。

2.1.2选择有开放性的内容,可拓展思维空间

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时让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这种造型的植物[1](见下图):

一个同学有一种答案,但几个同学交流合作就可能有多种答案:一种是利用植物的向光性原理,用暗箱给予单侧光照射;另一种利用植物的向地性原理,把花盆横放;还有一种是用铁丝等把植物按要求的形状固定;有学生想到用雕刻水仙花的方式对芽进行处理等。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2.1.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对问题的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教师充分利用科学家的实验以及提出的假说设计出一条渐进式的问题链,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维,层层剖析;在合作讨论中步步引导,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合作欲望。

①、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在推理分析得到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②、细胞膜的双层磷脂分子有多少种可能排布的方式?最可能是其中的哪一种排布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

④、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

⑤、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

⑥、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能找出单位膜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回答问题,在讨论中一步一步接近细胞膜结构的真相。师生再一次共同学习细胞膜探索的历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艰辛。这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培养的极好素材。

2.1.4选择有层次性的内容,可扩大合作参与面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组员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实现这种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往。如学习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后,让学生联系上一章‘基因的本质’请学生讨论并回答:遗传物质有哪两种?DNA和RNA有何区别?DNA和RNA有何关系?二者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

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可以兼顾全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每位同学均有话可说,至于应用层次高的问题,同学也能在他人的提示下得到初步的印象,从而进一步分析,直至解决问题。

2.2合作学习的激励机制

为避免讨论中学生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怎么办,老师除了对内容要有所选择外,还得有一个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目标达成,那就是评价工具。当学生装活动时,教师至少走近每个小组一次,观察和记录学生交互作用的情况,采用Likert式五点评定量表从“是否积极地投入工作、相互配合、倾听他人发言、提供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鼓励他人提供想法或给予反馈、给同伴提供帮助、民主解决观点分歧”来评定学生间出现交互作用的类型和频率[1]。

在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后,目前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不可忽视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崔鸿,郑晓蕙.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7/15

上一篇:让学生们学会合作 下一篇:浅谈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