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情境点亮物理课堂的探讨

时间:2022-08-26 03:55:12

创设物理情境点亮物理课堂的探讨

摘 要: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是激发、维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能力,点亮物理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情境;创设;物理课堂;磁生电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80-02

物理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过程。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文章结合“磁生电的探索”这节课,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适时、恰当地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点亮物理课堂,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捕捉生活素材,诱发探究情境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应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生活问题,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采撷生活物理实例,构建生活中的物理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使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热烈的讨论和学习中。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诱发学生愉悦学习的心情,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上“磁生电的探索”这节课时,一上课我就拿出家用的微风电扇,引导学生观看:把微风电扇的插头插在插座上,叶片会转动,让学生重温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这时,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接着,我说:“下面,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次终生难忘的实验。”一听是终生难忘的实验,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在大家的推举下,F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我让他用两只手指捏住微风电扇插头的两端,然后我用手转动叶片。突然,他松开捏在插头两端的手,还不停地甩着手,俨然像被电触到一样。看到这,全班同学都惊呆了,都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同学触电了。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本节课内容上。采用微风电扇叶片转动而让学生体验触电的方式引入新课,非常新颖,能引发思维认知冲突,充分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实践证明,只有紧扣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一些典型且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活动找到一条最佳的入题“路径”。

二、巧用物理学史,创设情感情境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揭示了物理学发展的规律及其内在逻辑性,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历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物理学史的教学功能,以物理史实为背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历史、进入历史、重温历史。这样,既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高尚情操。

在“磁生电的探索”这节课中,我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上磁生电的探索历程。在磁生电的探索之路上,很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后,详细且生动地介绍跑失良机的科拉顿、错失良机的亨利探索过程,以及经过十年不懈努力终获成功的法拉第探索过程。以故事形式展示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究磁生电的欲望。这为探究实验的进行做好铺垫,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索与研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操。

三、引导自主探究,体现活动情境

“引导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实践、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是以物理课程的知识教学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体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研究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磁生电的探索”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循序渐进的自主探究实验。

探究1:导体运动,磁体不动,能否产生电流?引导学生把线圈和电流计连成闭合电路,把线圈的一边放在蹄形磁铁中N、S之间,让线圈在磁铁中上下、左右、前后运动,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探究2:导体不动,磁体运动,能否产生电流?引导学生把线圈和电流计连成闭合电路,让线圈不动,把条形磁铁拔出、插入线圈、静止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探究3:导线圈和磁场一起运动或都不运动即相对静止能否产生电流?引导学生把副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原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成闭合电路,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电流计指针在开关闭合、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是否偏转。最后引导学生从这三个实验中抛开表面现象――导体切割磁感线,抓住内在本质――磁通量的变化,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不管导体和磁场是否运动,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通过对磁生电过程的探究,不仅能使学生深刻领会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而且能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磁是可以生电的,但磁生电是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的情感和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论证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互相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现直观情境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课堂内要尽可能多地通过直观的实验来展现事实情景。对于一些抽象、不可见、难理解、难解释的概念原理,仅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语言表述学生难以想象,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结合课程实际制作一些逼真的物理教学课件,重现直观情境。课件恰当地应用到教学中,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磁生电的探索”这节课中,要由三个探究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是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磁通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怎样才能变抽象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呢?在这节课中,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把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显示出来,重现三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不管是哪个实验,只要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与线圈和导体是否运动无关。而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即为磁通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老师的点拨,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同时也澄清了潜意识中的错误概念――要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和磁体必须有相对运动。

五、结束语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知识,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巧用物理学史、设计物理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地创设物理情境,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实践能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点亮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2]李荣明,张云生.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物理教学探讨,2000(8).

[3]陈志伟.中学科学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志民,庄幼民.当“问题情境”成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11-02.

上一篇:对创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思 下一篇:基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班主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