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山市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6 03:35:22

浅谈唐山市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唐山市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唐山市;土地整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在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制度,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唐山市土地整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概 述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②平整土地,改良土壤;③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④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⑤复垦废弃土地;⑥划定地界,确定权属;⑦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唐山市土地整理的现状

唐山市地处华北大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南侧,背山临海,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就地貌单元划分,全市可概括为山地、平原两大类。山地、丘陵区居北隅,中部和南部为平原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下降至渤海边。山地、丘陵面积为5277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8%,平原面积为9058km2,约占总面积的63.2%。

唐山市2013年人均土地面积为0.18hm2(2.7亩),相当于河北省平均水平的72.2%;全市人均耕地仅0.08hm2(1.20亩),低于河北省人均耕地(0.1hm2)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伴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亦将继续下降,人地矛盾将日趋尖锐。

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等相关文件要求,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对象是全市中低产田、农用地后备资源、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采煤塌陷地、农村居民点等利用效率低的土地和破坏的土地。

唐山市2013年立项的占补平衡项目为68个,土地整理规模为3722hm2,其中耕地2900hm2,投资额2.1亿元,每亩耕地开发成本0.5万元。2013年验收占补平衡项目51个,土地整理规模4150hm2,其中耕地1600hm2,投资额2.1亿元,每亩耕地开发成本0.87万元。

3 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重数量、轻质量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这是为了防止国家以及区域的耕地量得到保证。而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将重点放在看数量上,而没有重视起土地的使用质量情况。对于经过开发而增加的耕地是否可以达到种植和耕作的标准,在现实考察过程中未出现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和分析。

3.2 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当前,土地整理开展时常常关系着田块重划、房屋拆迁、迁坟腾地等问题,而这些事项都和农民的实际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地权属是农民较为关注的一项问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利益划分,例如: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等。而农村的土地使用率依旧较低,如:田块凌乱,水利配套设施老化,使得规划指导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普遍存在宅基地分布零散,如:沿街建设,空心村等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土地整理能够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调整,改善不良影响或结果。而在实际运行时出现了强制性命令农户拆迁房屋、迁坟腾地填埋坑塘等,这就破坏了农民的正常利益。

3.3 土地整理功能难以显现

当前,增加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是整个土地整理的重要目标,这也使得土地整理的综合功能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时还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影响,例如:重数量轻质量、占优补劣、开发不利、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国家已明确了土地整理的工作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土地整理项目重申报轻建设,工程质量较低,项目目标单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目前土地整理还未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影响了土地整理综合性的显现与发挥,导致了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脱节的现象。

3.4 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基础,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型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工程技术有的不能十分准确掌握,而且部分县区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更换频繁,部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项目实施的需要。为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项目管理技术队伍。

4 解决土地整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新增耕地数量及质量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不但要耕地在数量有所增加,而且更要重视土地的使用质量情况。对于经过开发而增加的耕地是否可以达到种植和耕作的标准,在现实考察过程中要做出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和分析,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

4.2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是生活的保证,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实施土地整理必须要以农民自身的农业利用为重点,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实施相关的策略。土地整理主要是参照节约用土地的规定,对土地进行重新划定,通常采取措施对形状不规则、达不到机械耕作要求的土地,可以利用相关的手段将其转化为整齐、规则、能使用于集约经营的土地,这样就能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也是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需要,积极构建社会新型农村的要求。

4.3 发挥土地整理功能

综合发展主要强调把土地整理与农村结合起来发展,其目的在于把内容与空间组织、管理相互统一,这样就使得土地整理的综合功能得到以充分发挥。因此,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

4.4 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素质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才,另一方面在职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法规的学习,要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采取深入实地参观、外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掌握土地整理工作程序,也从中学习经验,使人人都能全面熟悉项目管理每个工作环节,打下好的基础,把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5 结 语

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不断地增加土地的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保障粮食和其他主要农副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因此,我们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务必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使人类、土地、环境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取得土地整理的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举,卢艳霞,刘丽.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2(04).

[2]马义华.土地整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0(12).

[3]唐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中问题和应对策略探析 下一篇:广州艺术博物院双向密肋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