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中小企业高速成长之谜

时间:2022-08-26 02:55:04

创新型中小企业高速成长之谜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量中小企业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失衡的局面纷纷陷入市场萎缩、融资艰难、成本升高、发展受限的困境。而作为中小企业的优质群体――创新型中小企业,却在“金融海啸”中异军突起,呈现出高速成长的势头,并在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始引起理论界、政府及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以创业板市场的创新型中小上市公司为例,截至2010年12月31日,154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2010年实现平均净利润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2%;全年实现平均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38.41%;超过80%的创业板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双增长。

那么与传统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何特殊的成长潜质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退反进?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够成功抗击风险实现高成长的核心是什么?而低成长的中小企业又存在哪些问题和症结?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读,不仅能够对中小企业的稳定成长有所启示,也是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关键命题。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内涵与高成长特征

制造销售型传统中小企业曾被认为是制造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有效形式,然而其简单重复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已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推动”向“创新推动”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具有主动适应性。

1.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内涵

创新型中小企业包括新技术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这类企业涉及信息技术、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高科技产业,更加注重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以创新为核心的中小规模企业,它们拥有新技术或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新商业模式,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具有高成长、高科技与新经济、高风险等特征,且通常用于研发的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在5%以上,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在10%以上。现阶段,尽管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只有16.2万家,仅占中小企业数量的2%左右,但它们创造了大多数的新技术、新产品和专利等科技成果。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约65%的专利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技术创新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的。

2.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成长特征

依据创新理论以及复杂适应系统与复杂网络理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是在智能主体(指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才)的共同作用下,在与环境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中,成功实现自身规模扩张、结构升级以及功能优化的,其成长过程是一个量的增长和质的完善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核心,重视人才、技术和知识的中小规模企业,具有难以复制的特征。

(1)高创新与高投入。高投入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之一,能否维持充足的资金投入,将直接关系创新活动能否顺利实施。这主要是由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密集性和人才密集性,以及由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开发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活动,企业采用技术含量高的设计、工艺等开发新产品,提高了产品性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一般企业相比,创新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创新获取竞争优势。这类企业的创立通常源于新发明、新技术或新产品,成立后又在创新中不断开展创新,创新是其成长的关键环节。

(2)高成长与高收益。高成长指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跳跃性。这类企业所拥有的高端技术能为企业创造相对独立的市场,其发展速度往往是超常规的,资产、收入、利润可在较短时期内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高收益指创新型中小企业投入回报率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附加值相对一般产品要更高,尤其是当其拥有某种垄断性技术时,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是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一般意义上,尽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成活率相比传统企业要低很多,但一旦成功其所得到的回报却是巨大的。

(3)智能主体与高知识。创新型中小企业生命体由具有自身个性、需要和目标的智能主体组成,这些智能主体主要包括知识型人才、管理者等,他们是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正如Nonaka(1991)指出,在一个唯一确定性就是不确定的时代,知识是企业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创新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而创新活动开展离不开知识的探索、利用和扩散。由此来看,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由智能主体和知识等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生命体,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自身成长与发展。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机制

基于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及生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以及笔者在《2010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报告》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可归纳为成长能力、成长潜力两个维度。

1.成长能力

根据资源和能力理论的观点,成长能力是维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具体包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它们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决定着创新型中小企业生命的演进过程。企业的成长能力同时又与外界动态环境发生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企业对这些资源与能力的整合利用,实现企业的高成长。

技术创新能力贯穿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从创造性研究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全过程,它在企业成长演化进程中不断进行以技术为核心的改造,为增进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提供动力源。创新型中小企业正是通过建立持续创新机制不断地研发出企业成长所必需的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企业高成长。盈利水平与资金运营状况如同生命有机体中心脏器官的造血功能,驱动和维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 “血液”即资金的流动,为企业的成长注入活力。对大多数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企业高成长性与其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息息相关。

2.成长潜力

现阶段的高盈利与高增长并不代表企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保持高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还表现在成长潜力方面。成长潜力是一种隐性的、动态的生命特征,可以通过生命有机体当前的成长能力和生存状态来发现其成长潜力,预测其未来发展壮大的能力。成长潜力间接推动着企业的成长,并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转化为企业的显性成长能力,共同推动企业实现高成长。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创新型中小企业因其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以及收益增长程度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成长潜力要优于很多大型企业。据我国2009年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显示,中小板及沪深主板中小规模企业的成长性与成长潜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甚至出现负相关;但这一情况在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主导的创业板市场上却恰恰相反,大部分创新型中小企业均从技术水平、行业类型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成长潜力。

在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机制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成长能力是对企业生命体资源能力要素的整体体现,成长潜力则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程度和成长能力的动态预测,二者共同对企业高成长性产生直接作用,从而使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不退反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速成长中意识到,仅仅依赖简单的来料加工等制造-销售模式只能享受短暂辉煌,只有通过技术、产品、管理等多方面的持续创新,实现成长能力与成长潜力各类要素间均衡、协调地发展,才有可能获得高成长性,才能保证中国中小企业实现基业常青、持续成长。

作者:山东大学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赵哲)

上一篇: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