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渗透

时间:2022-08-26 12:12:12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渗透

摘要: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不同时期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新课改也给教育界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如今的法制社会,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初步认识世界的阶段,是各种思想品质和行为形成的时期。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教育;新课改;法制社会;小学语文;思想品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在小学阶段,学习知识只是教育的一方面,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培养他们的个人思想和品格,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在内共同的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虽一直进行着课程改革,但是“分数至上”的衡量标准依然存在于一些教师和家长的心目中,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还未实现。因此,改变现阶段的教育思想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在国际大背景下,法制建设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在新课改的进行中,法制教育不单单是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任务,更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隐性教育。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单纯的法制教育是不能进行的,这就需要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中,最适合的当属语文课程,因为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法制教育相联系,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恰当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就目前的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单靠一周一次或者两次的思想品德课是不能使学生形成品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真实故事也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这也说明了我国小学阶段道德教育的欠缺。课堂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渗透于较为活跃和轻松的语文课堂中。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渗透

(一)挖掘语文教材进行法制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涵盖了众多文化思想的精髓,都是从古至今中外名家名著的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一些蕴含着法制思想,可以称之为进行法制教育的材料。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材中寻找与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合理的将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想联系,一个简单的词语都与法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培养和法制知识的传授。首先,语文课中必然涉及众多成语、俗语或者歇后语,在这些词语的教授中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成语“拾金不昧”,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解释外还可以进一步的从法制角度进行讲解,捡到别人东西再物归原主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行为,而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想占为己有,这在法律法规中属于盗窃行为。如果是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更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法制思想的渗透。所以,如果教师观念里将语文与法制相联系,即使语文教学中一个微小的词语都蕴含着法制思想。

(二)活动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本身来源于生活,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就是为了培养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因此,语文需要用嘴巴说。教师除了对语文教材中内容的教授,还要针对小学生较为活跃、自由、好奇等特点活动,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教育,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在集体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也是较为科学的。所谓的集体活动,包括班会、讨论课、演讲、征文等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例如,组织一节讨论课,同学们轮流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电视上、网上等看到的违法犯罪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不该做的,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法制教育,学生也不会不理解或者反感等;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环保”的演讲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渗透法制教育。

(三)丰富教学渠道贯穿法制教育。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教学渠道。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通过各种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些视频、音频中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对法制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课堂上教授关于交通的内容,就可以播放一段动画的交通规则视频,加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等,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跟父母讲述今天看到的视频中的小故事等。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学生了解到的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了其一定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知道要尊重法律,还要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这将是我国法制建设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总之,语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法制同样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与此同时,二者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二者的相互结合和巧妙渗透共同推动小学阶段道德法制教育,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法制意识,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0(11)

[2] 葛家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 小学时代(教师).2010 (09)

[3] 王恩琴.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回顾[J].考试周刊.2013(23)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下一篇:情感教育——渗透英语课堂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