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治理研究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2-08-26 10:56:25

我国大学治理研究现状与问题

[摘要]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在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建立一种制度与组织结构,用以对多元化的利益主体进行权责划分和关系协调,进而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益,实现办学目标。本文从不同分析视角对我国大学治理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揭示出了当前我国大学治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大学治理 现状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01—04

一、大学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大学治理是一个开放的研究体系,在本质上是对于大学存在多种利益关系的组织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我国学者与西方学者取得了共识,但在对大学治理内涵的理解上,与西方学者大多从利益关系与权力配置的角度将大学治理解读为一种结构和过程不同,我国学者普遍将大学治理定位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上,目标指向大学的工具性价值、大学的各利益相关者和大学的办学效率。赵成认为,“大学治理就是为实现大学目标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给出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对大学的目标、原则、决策方式、权力的分配定下规则,主要内容是设计效率实现的机制,通过大学各利益相关方的追求活动而实现整体的大学效率”。李福华认为,“大学治理是在大学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协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对于大学治理的外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学治理包括大学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外部治理囊括了大学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大学内部党委、行政、学术等机构之间,以及大学与学院之间等诸多关系的协调与运作。也有学者在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之外提出“第三方治理”的概念,认为“大学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将大学治理建立在协调、谈判、民主、效率、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而不是政府强制的基础上,大学治理结构要形成政府、社会、大学各自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关系框架”。

二、制度与权力的分析视角

制度与权力的视角往往是相互渗透的。我国大学的建立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学术自由的传统与文化根基相对并不牢固,同时由于管理体制自身的特色,我国大学治理涉及到的学术、行政、政治等权力之争显得错综复杂,尤以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最为激烈。

王英杰在《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起源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大学校长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即能够对当前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基本性质、特点和走向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能够促进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他进一步提出大学校长要把对和谐文化的追求化为大学的组织和制度追求,这无疑是大学校长治理研究的又一个新的视角。张勇、花亚纯在《大学学术权力弱势地位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中,分析了导致大学学术权力弱势地位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他们从立法、市场影响、文化三个角度提出了保证学术权力地位的对策建议,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大学治理的重要作用。王德春在《试论高校权力结构失衡与协调问题》一文中,批评了我国高校缺乏自由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独立、自主、自由的内部学术氛围,特别是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分配问题,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大学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内外协调、科学有效的高校治理结构@。谷贤林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管理——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力的平衡与制约》一书以及《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权力分析及启示》一文中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内外部治理,特别是教授参与大学治理的合理性、组织形式、权力类型、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必须遵循学术组织运行的内在规律,让教师拥有更大的权力,实行教授治校。

关于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解决高校内部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要使学术、行政、政治等权力分工明确、和谐共存、相得益彰,共同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则需要从制度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周由明、徐波在《从现代大学治理的视野看建立校长问责制的必要性》中分析了现代大学治理视域下的构建校长问责制的动因以及确定校长问责制的积极意义,认为校长问责制是一种有效的大学治理方式,具有改进、控制的功能,可以推进现代大学治理的进程。赵成、陈通在《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中通过对国内领域和国外领域大学治理的动态分析,得出大学治理结构具有动态属性,变迁模式可分为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大学治理结构是一个演进过程等结论。程勉中在《现代大学治理与管理制度创新》中着重分析了法制规则、学术自由、政治文明对大学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通过法制规则与法治制度创新、学术自由与学术制度创新、政治文明与民主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来实现大学管理制度创新的看法。

三、组织的分析视角

有些学者倾向于从组织机构及其机制安排等视角对我国大学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盛正发在《复合共治——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新向度》中从组织的视角提出了“复合共治”的概念,即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不同的治理方式相互合作和补充,共同协调治理大学的一种互动机制。同时提出一系列针对我国现代大学实行复合共治的选择路径。例如确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学治理理念;健全基本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合理分配大学治理权力;试行中国特色大学董事会制;增加参与主体,实现权力平衡等观点。王莉在《两大共同体的融合与冲突对大学治理理念的影响》一文中分析了行政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不同的治理理念与价值取向,着重解析了行政共同体学术化和学术共同体行政化的影响。康宁在《人力资本产权在大学组织治理框架中的核心地位》一文中对大学治理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主张从大学组织治理框架中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创新的角度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配置。郭卉、唐巍华对美国大学评议会的组织制度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大学治理变革的诸多重要启示。相对于其他的分析视角,从组织角度对我国大学治理问题进行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十分丰富。其中,对于国外大学的研究占了较比重,但对于我国大学组织的特殊性与治理策略进行的研究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不足的。

上一篇:英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考作图题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