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进诗情画意

时间:2022-08-26 09:25:25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手中有两块面包,你得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古兰经》)每每读到此话时,我的心中便会涌起一阵颤动;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说过:“人,诗意的安居”。是的,假设人缺失了对美的追求,对诗意生活的追求,那么就成了空具皮囊的行尸走肉,生活将不会有意义。而我们作为教育者,所启发的就是唤醒并保护学生对美的追求,对诗意栖居的向往以及创造。诗意生活是最美、最纯、最真的生活,孩子正处于最纯、最真的时期,在他们眼里,每一个人是善的,是可倾诉,可相信,可依托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会说话。丑陋的虫子是他们的朋友,会飞的小鸟是他们的伙伴。在他们眼中,世界永远是春天,社会百态,天地万物都是具备七情六欲,与他们同喜同悲。因此,把他们眼中的真情描述出来,用诗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是我们教育者孜孜追求的。如何通过读儿童诗进而创儿童诗,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将实践策略做如下浅谈。(下面所谈的学生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所说的儿童诗与儿歌属同一个概念。)

一、内容选择策略

1、从生活中挖掘,大家都知道,孩子从出生起,妈妈唱着摇篮曲伴随孩子入眠的都是一些清新隽永的儿歌,而从咿呀学语起,孩子接触的也就是一些短小的儿歌,儿童是伴着儿歌长大的,听儿歌,读儿歌,儿歌是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认识语言,亲近语言的方式,挖掘生活中的儿童诗,让学生诵读、欣赏,例如我们每个人都会吟唱:月亮公公,月亮婆婆,请你下来,吃个馍馍(《拜月亮》)月亮光光,装满筐筐,抬进屋去,全部漏光(《月光光》),诵读这些有关月亮的儿童诗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对天上那一轮月亮产生无尽的向往,对月光的爱,对月亮的探索,大概就是从吟唱这些儿童诗起的。那么,有关太阳,有关小鸟,有关虫子的,有关花朵的,等等,许多内容都是以儿童诗歌的形式呈现,可以说孩子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一首儿童诗。

2、从教材挖掘。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这段时间,他们所学的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是儿歌,在儿歌中识字,在儿歌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儿歌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是低段孩子的主要任务。你看看这些儿歌:“小黄鸡,小黑鸡,高高兴兴在一起,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又如:“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读着这些儿歌,孩子们从身理到心理,不是一次冲击吗?利用好每一首儿歌,让孩子们反复读,尽情咏,就在这读这咏中喜欢上这些儿歌,进而产生自己也想创一创的欲望。

二、课堂教学策略

1、激发“赏”,儿童诗是很多的,如何选择一些好的儿童诗。这里所谓的好,就是指那些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儿歌,它能唤起儿童的美感。在“读”时,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赏“美”情趣。如通过范读、赛读、合作读、运用卡画读等等,从而展示儿歌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在充分的读和赏中,利用儿童的天生就爱想象的功能,彰显儿歌的情境美,动感美,内涵美。

2、巧妙“导”。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引导学生真正体验诗人的感受,还需要一个“导”和“化难为易”的过程。这些需要教师找寻恰当的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赏诗,品诗,由想到说再到写。如我在教孩子们读高士琪爷爷的《蜜蜂的歌》时,就让学生反复读,蜜蜂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小动物。读后学生也就产生了自己说的欲望,于是,这样的创造就产生了:“小蜜蜂,嗡嗡嗡,你是小小舞蹈家,跳得大地穿彩衣,跳得云彩笑嘻嘻,人人夸你小精灵”;“小蜜蜂,嗡嗡嗡,你是天气预报员,知天晴,知下雨,人人夸你小专家”……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感受“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快乐。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达到了“有意插柳柳成阴”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儿歌是我们快乐的纸上游戏”。

3、大力仿。每一首儿童诗都是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都是仿说仿写的范本。我们要从儿童诗入手,随文而入,随诗而仿。让孩子走进儿童诗,学写儿童诗。

如《欢庆》这是儿童诗,文字丰富,节奏感强,学生读来琅琅上口,“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这首儿童诗贴近孩子的生活,读着读着许多欢庆场面就在孩子们眼前浮现。于是另外的许多《欢庆》就诞生了,如“欢庆中秋”——月亮露出圆圆的脸蛋,星星打起金黄的灯笼,云儿悄悄躲进幕布,人们摆出香甜的月饼,全国人民,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八月十五日,家人团圆的节日。又如“欢庆六一”——小树穿上绿色的衣裳,小草摇动柔软的身资,彩旗跳起欢快的舞蹈,气球升上蓝蓝的天空,全校的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六月一日,我们大家的节日。这些欢庆场面实际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就在与朋友说话,聊天时,诗作就产生了。

三、评价策略

1、不求高。童心贵在无忌无暇,在儿童诗的创造上,我们只要求学生敢说,敢写,敢于展开想象,不要给太多的框框来束缚,不要苛求于韵脚多么整齐,构词多么精美,结构多么和谐。只要是学生说的,我们都应该发现点滴精彩,高度评价,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肯定,小眼睛发光,小心灵发颤。每次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诗作后,我都会送给他一张小诗人名片,名片正面是著名诗人的一首短诗,后面就是持卡人的名字。告诉他:“你也是未来的诗人,以后名片后面有可能就是你。”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他能不产生对写诗的热爱吗?

2、不求全。孩子创作儿童诗时,我们不要求他作完整的诗篇。我经常降低难度,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读完一首诗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说一说,而孩子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孩子也不愿开口的。怎么能调动全部孩子的兴趣,激发每一个人的创作欲望。我经常采用小组分析的形式完成整首儿歌的创作,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孩子天性是好强的,是不甘落后的,当一个人说时,自然点燃了别人也想说的激情。于是,许多诗歌就在合作中诞生了。学生创作的,一节小诗即可独立成文,也可以整合成篇,收和放尽为孩子服务。我经常把学生的创作整理出来,在班上朗读,并常常夸张地进行评价:二、一班大诗作发表了。(实际就是我把他们的创作归成书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是一种重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通过实践,尝试到了成功的甜头。现在,我班的儿童诗之花正在盛开。我相信,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我班也会走出未来的大诗人。

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诗情画意,留恋于诗情画意的生活。

上一篇:概括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下一篇:浅谈英语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