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课堂理论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2-08-26 08:40:44

建构主义的课堂理论的几点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上,关注的重点应该由教师转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讲到底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课堂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渴望投入学习的乐土,师生互动的平台。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课堂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体现建构性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课堂观认为,学生不再是可以在上面任意书写知识的白纸,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作为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而需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我们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要学会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构主义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4、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时候,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有动机,有上进心,却不知道如何去学,或学习效率低下。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二、体现主动性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创造自己的新理论的主人,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本人全身心地参与。在以往的政治课堂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略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情操,让中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学会创设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焕发学生的道德生命活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三、体现反思性的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观,我们知道自觉的生活离不开思考,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思考。学生进入初中,随着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日渐成熟,学习与生活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随之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作为政治老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要教会学生珍爱生活,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尊重和保护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初中生活,面对成长中的困惑。这种教育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觉把握自己的青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到这些,需要教师也要成为反思型的教师。

上一篇:不倒的青藤树 下一篇:互动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