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26 07:30:58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研究

摘要:论述了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类型及优缺点,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选择,并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与进入模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企业的绩效会因选择合资进入模式而更好。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001-02

1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类型及优劣分析

进入国际市场体现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跨国界转移,当一个企业决定实施跨国经营时,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便显得非常重要。企业跨国经营模式一般来说分为三种: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投资式进入,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企业在决定选用哪一种模式时必须仔细考虑这些特点。

1.1贸易式进入: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贸易式进入是指企业通过贸易途径,在目标市场上销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贸易式进入是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初级形式,也是企业对国外市场介入程度最小的一种进入方式,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1.2契约式进入:许可证协议与特许经营

契约式进入是指企业与目标国的法人实体签订长期的非权益性合同,把企业的技术或人力从本国转移到外国。它包括许可证协议、特许经营、合同制造、交钥匙工程、管理合同等,许可证协议与特许经营是契约式进入的主要类型。

许可证协议是指企业将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版权、商标权等,通过契约方式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外国企业使用,收取一定的许可费用。

特许经营可以说是许可证协议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特许经营许方不但要提供无形资产,而且要求加盟方必须在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以确保统一的产品或服务品质,而特许方的授权内容也包含协助加盟者建立品质的辅导过程。许可证协议通常用于制造业,而特许经营主要被服务业所采用,像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都是采取这种形式。

1.3直接投资式进入(FDI)

所谓FDI进入模式是指企业将其资本、技术、人力、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以不同组合投入到本国以外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直接投资式进入是跨国经营的高级形式,也是企业国际化成熟的标志。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FDI主要方式有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合作企业,还有少量的合作开发和BOT等方式,其中前三种方式占主导地位。

合资企业是指企业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依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的、投资各方按照股权比例拥有经营管理权、分享利益、分担风险的企业。独资企业是指企业依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的拥有全部股权、经营权,并独立承担全部责任和风险的企业。合作企业本质上属于一种契约组织形式,属于非股权安排范围内的合作形式。

从企业的获得来看,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都可以通过新建或并购方式成立。新建是指跨国经营企业在东道国创建一个新的企业,并购是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的简称,是指跨国经营企业收购东道国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从而达到控制该企业,进入目标国市场的方式。

2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模式选择

2.1研究方法:控制论战略

控制论战略决策方法来源于赫伯特.西蒙的“满意”模型,该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的理性是界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外界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人们去了解非常全面的因素,因此决策者在决策中倾向于“满意”标准而不是“最优”标准。Steinbruner结合满意模型和认知过程模型提出了控制论战略。这一决策过程首先需要决策者将这一问题所处的环境或影响因素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其中影响这一问题决策的内在因素的多样性被忽视,只保留那些对解决问题极具启发性的因素,然后按照一定的决策顺序过程做出决策。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能力所限,既拿不出购买先进设备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国际化经验做依托,与目标国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很弱,也没有获得全面信息的途径,一般获得的信息只是很少的一些根据自身能力可控的一些因素,因此其决策适宜采用控制论战略。

2.2进入模式选择的决策模型(以直接投资为例)

(1)层次分析法的导入和决策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①明确问题;②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③建立判别矩阵;④做层次单排序;⑤做层次总排序。

根据控制论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直接投资方式的单一准则决策模型,如图1:

(2)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决策模型的应用举例。

假设我国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准备进入东南亚市场,就可以利用以上决策模型对进入模式进行决策。

第一步:做出准则层各指标相对于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各指标权重。

表1准则层各指标相对于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判断矩阵

第二步:做出方案层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相对于准则层各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各种进入方式权重。

从表7的目标总权重V值可以看出,独资企业的权重为0.1228、合作企业的权重为0.3050、合资企业的权重为0.5721,因此这家企业的最优进入方式是合资企业。

5.2.3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选择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为提高企业绩效,去除决策的盲目性,下面我们将考察进入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我们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法来考察中小企业的绩效与进入模式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先列出绩效秩数分列表(见表8和表9),即将所有企业的绩效从大到小分别按合资和独资进行排序。

(说明: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秩和<T1或秩和>T2均认为有显著相关性,若在a=0.025的显著水平下,秩和<T1或秩和>T2,则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

经检验,合资绩效的秩和73<83,所以在显著水平a=0.05下,我们认为合资企业的绩效比独资企业的显著,而且在a=0.025水平下,也得出和上面相同的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中小企业的绩效与进入模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企业的绩效会因选择合资进入模式而更好。当然由于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难免会使研究结果的一般化存在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董红.跨国经营的进入方式选择及控制研究[J].现代财经,2004,(7).

[2]吴中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走出去”战略[J].管理世界,2004,(2).

[3]张剑.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J].集团经济研究,2006,(1).

上一篇:论GIS在环境管理及评价方面的应用 下一篇:绿色壁垒的产生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