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不同险种的关系

时间:2022-08-26 06:42:33

宏观经济与不同险种的关系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与保险相互关系的作用机理,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三个经济变量讨论经济与保险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人身保险与经济变量的VAR模型、财产保险与经济变量的VEC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个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人身保险发展速度迅猛,但相对于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对财产保险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阻碍作用。认识保险与经济互动规律有助于对未来保险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为制定与之匹配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保险业;VAR模型;VEC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一、保险业与经济发展概况

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GDP由1980年的4588亿元以年均增速15.2%的速度增长至2016年的744127亿元,仅次于美国18959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GDP增速波动较为明显,但随着GDP基数的不断增加并未出现增速显著下滑现象。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质量是不同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主要通过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出口代工等形成了比较快的经济增速。而现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却出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分别以22.3%和22.5%的年均增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对缓慢,年均增速为15.0%。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赶不上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这一现象长期下去就会直接影响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是造成产能过剩、资源制约突出、就业压力增大等诸多矛盾的主要原因。

2、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

1979年11月27日,我国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立即颁布《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对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设置保险机构做出了具体部署。并于1980年恢复了财产保险业务,1982年恢复人身保险业务。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全国保费收入由4.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0959.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7.7%。保险深度由1980年的0.1%增长至2016年的4.16%,但依然低于国际平均水平6.89%。中国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相对于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趋势,可以发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趋势出现了和保费收入较为一致的增长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人身保险相对于财产保险恢复稍晚,然而自恢复以来人身保险以年均增速51.6%的速度于1997年反超财产保险,到2016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71.8%,占据了保险业的主要份额。财产保险起步早,主要以车险为主,现如今车险占财产保险的70%以上。与人身保险相比,财产保险增速缓慢,自1980年恢复以来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由4.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8724.5亿元,年均增速23.3%。财产保险产品同质化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是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不同险种与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选取了1980-2016年的财产保险(pro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fa)、城乡居民储蓄余额(hs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cg)以及1982-2016年的人身保险数据(peri)作为分析对象。数据均来自保监会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为了减小异方差的影响,首先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得到数据:lnproi、lnifa、lnhsd和lnscg。

1、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对数据lnperi、lnifa、lnscg和lnhsd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发现四个变量在滞后二阶时均互为格兰杰因果原因。然后建立VAR模型,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1。基于VAR模型(同下文的VEC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代表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数,纵轴代表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在模型中,将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数设定为10年。脉冲响应函数是假设在某一时刻给定随机误差项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而这种冲击会通过传递给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带来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有效刻画出各个经济变量对不同险种的保险的传递效应时滞与强度变化,清晰地反映出各个变量在相同标准差冲击下的反应程度。(1)经济变量对人身保险的作用。给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一个单位冲击,前3期人身保险产生一个负向响应,这种响应由“0”逐渐增长产生一个较长时间的正向响应。说明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在前期遏制了人身保险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增加能够促进人身保险发展;给全社会固定资产一个冲击,得到一个较小的人身保险正向响应。这一现象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加对人身保险的发展的作用很小;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个冲击,财产保险对这种冲击的响应由“0”增加,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0.04,并由此逐渐减小趋于“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人身保险短期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2)人身保险对经济变量的作用。给人身保险标准差一个单位冲击,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对此冲击的响应较小,在“0”周围有较小的波动,说明人身保险对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增长作用很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这种冲击的响应从第1期的0.02逐渐增加,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0.05,第二期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冲击的响应由第1期的0.01增加至第4期的0.02,之后逐渐减小收敛于“0”,说明人身保险短期内正向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之后这种作用逐渐消失。

2、基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对基于数据lnproi、lnscg、lnifa和lnhsd建立的VAR模型检验时,发现模型不能通过单位根检验,也就是说模型不平稳,此模型并不合理。经检验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满足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的条件,故对数据建立VEC模型,并对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的结果见图2。(1)经济变量对财产保险作用。基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1期财产保险对经济变量单位冲击的响应为“0”。也就是说,在第1期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个冲击,财产保险对此没有任何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财产保险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此脉冲响应过程说明我国社会消费总额的变动对财产保险的发展产生了阻碍的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了可能是财产保险产品的过于单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动财产保险的与时俱进;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提升对财产保险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前3期保险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响应为正,第3期之后这种响应趋于“0”,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时期内对财产保险具有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并不明显。(2)财产保险对经济变量的作用。在第1期,财产保险受到单位冲击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个经济变量的响应都为正,整体为增长趋势。这一结果说明财产保险对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非常显著,且这种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经济与金融日趋渗透融合以及社会财富和资产日益金融化,会因此促进经济关系金融化。也就是说银行、证券、保险等广义金融业在经济体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并由此引发了经济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如今,金融与经济具有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正效应,同时也具有萧条、波动与危机联动、互动的负效应。保险业作为金融三大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不容小觑。基于VAR模型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更加印证了保险与经济发展存在深远的相互关系,尤其财产保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2、建议

(1)促进人身保险与经济联动,统筹区域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人身保险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均衡东西部、城乡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城乡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西部内陆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要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基金的监管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更好的发挥人身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辅助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2)丰富财产保险产品,打造健康有序的竞争市场。营造良好的财产保险产品创新环境,促进产品升级和创新。财产保险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财产保险公司在夯实自身传统业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准确定位用户需求,鼓励研发、投放创新产品,深入挖掘潜在财产保险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鼓励企业打造自身有特色、差异化的新产品,避免因产品同质化引起的靠降低费率、提高手续费比例、补贴销售费用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的恶性竞争,实现财产保险市场健康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希望国家在财产保险创新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建议国家免除或见底税负、监管部门畅通新产品审批渠道。

作者:付书研 王永茂 单位:燕山大学理学院

上一篇:证券行业经济资本管理策略 下一篇: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