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6 06:19:35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基础课要走出困境,转变思路,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基点,改革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基础课 教学改革

当今,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正在大力进行“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课改工作。此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在这一改革中受到极大的冲击,处于一个被忽视、无人重视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新形势下,基础课如何改革,怎样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基础课课程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又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环节。

1.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

对于高校的基础课,无论是在校领导还是本校学生,甚至社会共识,都或多或少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认为基础课的实际应用价值较低,课程开设的效果较差。特别是近几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大力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同时,也受近年来就业形势、择材标准的影响,公众普遍认为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从而忽视基础课的学习,很多院校由于不停地加开专业课程,以致课时安排不够,而压缩基础课课时,甚至不开设。

另外,中考失败、高考失利,对学习无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这些学生大多是在学业上都很不自信的群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精神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特别是五年制学生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也很容易将基础课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进行比较,例如,医学类的专业课,实践课中教师讲解扎针,认真学习后,大胆细心上手,很可能是一针见血,漂亮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但是,基础课的学习却不是这样的,例如在思修课堂上对于社会公德的教育学习,纯理论的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且自身的素质也不会在课后立刻有所提高。所以,教师虽然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却无法深入传授知识,形成恶性循环,基础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2.基础课应更新理念、重新定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成才,先成人。笔者认为基础课恰恰是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像大楼要建高,地基必须牢固一样,如果地基不稳,楼越高,危险越大。基础课的作用正是如此,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在职业院校中,基础课毕竟不是主角,与其无为争取,不如自我反省,灵通变革,我们可以从基础课有用、实用、够用入手,本着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点培养学生,更新理念,重新定位,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以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为目的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大胆地创新和改革,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的作用。

3.基础课程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革

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现状,笔者认为基础课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3.1大胆地进行教材改革。

基础课教材的改革,应该突出其专业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色。以大学语文为例,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模块教学:像机械加工类专业,教材应该偏重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知识;医学类专业,教材应该偏重于讲解和医学方面相关的人或事,例如医古文,多渗透中西医德文化的相关知识。另外,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普通话的培训和文化礼仪知识的普及。

3.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课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专业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趣味相投,符合学生需求,实践课上,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信心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课,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以思政课为例:辩论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各种纪念馆通过听和看,洗涤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模拟法庭的实践演练使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诸如此类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3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多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学历,更新教育理念,使自己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同时,积累扎实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教师队伍永葆青春活力。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多施予爱心和耐心,融洽师生关系,极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4利用新型教学设备,突出职教特色。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及网络,学会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变为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多开展各类讲座、报告会,坚持课前演讲、朗诵或新闻3分钟的锻炼,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初春雨.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3.

[2]傅缃莉.论新形势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文学教育(上),2011-01.

上一篇:用求真教育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下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