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6 05:43:58

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语文是对生活的浓缩,而作文则是对生活的概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本文分析了初中生写不好作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

作文是对生活进行语言表达,除了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还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但就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来看,并不理想,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一、初中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初中教师在指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时,其目标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如关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很多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却“一视同仁”地将学生当成“自己”,一谈到知识的运用,滔滔不绝,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而没有一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知识的具体方法。这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对比下产生自卑感,反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

知识的积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概括,这是对封闭式教学的突破,而大多数教学教导学生重视形式的套用,方法的沿袭,这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是对于其他作品的概括和总结,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试卷上,这样做无异于“闭门造车”,直接出现的结果是,作文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甚至与生活的实际脱节。某高校教授指出一种普遍的情况:一次中考作文,学生的父母死了千千万。学生编写父母的去世,来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这是很愚蠢的做法,也是对僵硬教学和学生机械思维的极大讽刺。

(三)学生的作品得不到充分尊重

学生作文是需要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作的。学生有了创作的兴趣,很多教师却不因势利导,反而对学生主动创作的“稚嫩作品”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创新性的想象和理解,原先仅存的创作热情也被消磨。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作品,很少主动教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只给学生片面地评语,“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理念的创新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不是一个教学的对象,而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思考能力的个体,知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这些个体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的影响,以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有容纳学生不同感受和兴趣的胸怀,让学生对作文感到有趣、精彩,进行关注;教师还必须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网络媒体,多媒体资源等教育学生。

2.教师强调整体的平等性

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现在学校教育消极影响颇大,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知识被灌输,能力只被强调,这是严重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摒除教学弊端,强调课堂的整体平等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和能力的交流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教育,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以“引导、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树立一个重要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生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实践中学习,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

3.创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设相应的环境十分必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生对文学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样就能从传统的、繁琐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收获的体验。

(二)解放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解放学生,使得他们尽快从被动接受的学习中走出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更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差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探索和体验。

2.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卢梭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和感觉首先来源于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角色体验,在学习了《犟龟》、《黔之驴》等文章时候,可以把表演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

3.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他们不仅指学习的,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可以巧借生活之情,例如,在学《心声》一文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你也许有上公开课的精力,小学老师上公开课怎么做?你是否有与李京同样的遭遇?”再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小结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教导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深入生活,动手积累写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 下一篇:略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