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圈养大熊猫夏季行为观察

时间:2022-08-26 03:44:22

成都地区圈养大熊猫夏季行为观察

大熊猫是从中新世晚期距今约八百万年走过来的物种,它能够生存到今天,是经过了艰难的适应和改变才存活下来。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和山地开垦,致使大熊猫栖息地呈“岛屿”状割裂。生境破碎不仅给大熊猫的正常迁移以及生活带来危害,而且使大熊猫种群之间基因交流阻断,出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贫乏,大大减弱了大熊猫的生存能力。

现在的大熊猫已成为极度濒危、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山区。据国家林业总局最新公布的调查数字,大熊猫现存数量在1556只,仍然处于绝灭的边缘。积极推进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和拯救大熊猫物种的有效措施。但要在近期恢复和重建大熊猫生态系统和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则存在很多困难。新兴的保护生物学为实施大熊猫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南,要保护好大熊猫这个物种,就必须抓好栖息地保护和迁地圈养大熊猫饲养繁育的力度,在大幅提高圈养大熊猫数量的基础上,通过野化,使其回归大自然,从而达到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和保护大熊猫物种的最终目标。

为此,我采用行为学的黑箱原理,了解圈养大熊猫夏季行为,探索和推断大熊猫的机体变化和身体状况。

1.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均饲养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号:雌性,年龄6岁,体重92千克。

二号:雌性,8岁,体重89千克。

三号:雌性,11岁,体重94千克。

四号:雄性,7岁,体重104千克。

(2)行为观察方法与步骤

①有关知识和技术方法培训学习。了解大熊猫过去和现状以及一些生物学知识;学习接收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意义、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法。

②大熊猫夏季行为谱的建立

根据研究的目的需要,用一周时间初步观察记录大熊猫夏季的行为,然后设计出行为目录。对每个行为进行定义,行为定义参照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熊猫行为研究博士莉贝卡(2003)的方法。最后确定对本研究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夏季行为谱。夏季行为具体定义如下:

走动(LC)――在运动场或室内度步、寻觅、嗅闻等走动的动作。

进食(FD)――动物正在处理或消耗食物,该行为包括吃之前的取、嗅、整理竹子等动作(比如剥皮等)。

喝水(DR)――动物正在饮水(如果动物喝的是粥,应记为“进食”,即“FD”)。

戏水(PW)――在水池中或池边玩水。

休息(RS)――动物正躺着或坐着,也许醒着,也许睡着了。

移动(LC)――朝一个方向短距离移动,或快或慢,在两点之间,或以非刻板的方式不停地移动。

攀爬(CL)――垂直上升或下降,比如上树上架子。如果动物只是坐或躺在树上,应记录为休息(RS)。

玩耍(PL)――单独或群体玩耍。动物可能有以下动作:以玩耍的方式移动,打着玩/摔跤玩,追等。

喘气(RP)――呼吸急促或加快。

卧姿:Resting

趴卧(SB)――趴着、匍匐着。

仰卧(LB)――仰躺着休息。

蜷卧(SC)――身体蜷曲着睡。

侧卧(LS)――向着一边睡。

其他(OT)――任何不适合以上行为谱中描述的行为。在行为记录表的备注中描写出这种行为。

看不见(NV)――动物暂时走到视野以外。

③行为数据采集方法

行为观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进行,从2004年7月10日至8月30日。选择4只大熊猫为观察对象,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时间数据收集选择0-1取样法,即将观察时间分为很短的样本间隔,在其间记录动作是否发生以及持续。

将一天分为48个时间段,每段30分钟。以每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进行观察。行为不足30秒的舍弃,30秒以上的记录。另外,分别记录了时间、地点、气温、目标动物行为、外界影响、目标动物、目标动物同伴、目标动物性别以及观察者等内容。

1人观察1只大熊猫,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行为观察在大熊猫活动场周围的围栏边进行。圈养大熊猫每天都面对游人,其行为基本上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和干扰。

我记录大熊猫白天在活动场的行为,每天观察时间总计8个小时,其余时间观看监视录像,累计观察50天。另外3只大熊猫也利用监视录像进行观察统计夏季行为。

④统计与分析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检验各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用t检验不同样本发生行为频率差异显著性。

2. 观察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观察,发现人工圈养大熊猫的夏季行为明显受到了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结果:

(1)气温超过26℃时,大熊猫活动时间明显减少。大熊猫夏季活动时间占总时间的20.8%,进食时间占15%,休息时间占64.2%。夏季活动明显减少,休息时间增加。

(2)当气温高于26℃后,大熊猫觅食频率有所下降;当气温下降到22℃以下时,觅食频率开始上升。气温对大熊猫觅食量影响较大。通过对数据的方差检验得出:大熊猫日采食竹子时间存在差异,方差检验的P值为0.001(P

(3)大熊猫饮水和戏水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9.4%,走动占活动时间的41%,进食占15%,戏耍占19.2%,攀爬占15.4%。

(4)环境在26℃以上时,呼吸次数增加,代谢加快。这和环境温度呈正相关,环境温度越高呼吸频率也随之升高。

(5)卧姿变化,与冬季不同。侧卧占28%,仰卧占36%,俯卧占35.7%,蜷卧占0.3%。

综上所述,夏季行为观察研究结果证明:“气温会对大熊猫的觅食量产生影响”、“气温会对大熊猫的机体生理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会通过不同行为方式适应环境”、“圈养大熊猫与野生大熊猫的夏季行为有差异”等假说是成立的。

上一篇:珍惜我们的环境 下一篇:数位互换与乘积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