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再思考

时间:2022-08-26 03:44:03

【前言】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再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其一是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面试的机会相对较少,签约率相对较低,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签约时间也相对较晚;其二是就业质量不高: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规模及层次、平均起始薪酬、岗位级别和专业对口...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再思考

摘 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和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而高校贫困生作为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对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相应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就业现状 就业弱势 解决对策

高校贫困生,是指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在就学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但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学校和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因此,积极探索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结果也显示,高校贫困毕业生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在签约时间、签约率、就业质量、就业机会等方面大都处于竞争劣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是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面试的机会相对较少,签约率相对较低,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签约时间也相对较晚;其二是就业质量不高: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规模及层次、平均起始薪酬、岗位级别和专业对口率等方面低于普通大学生,大多数贫困生的起始薪酬在剔除日常必要开支后所剩无几;其三是就业方式单一: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无力参加各种对求职有帮助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及相应的培训班,考研、出国留学、出境工作的很少,能力的不足和资金的缺乏使贫困生的就业机会远低于普通学生。

二、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弱势分析

1.家庭经济条件制约

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高校贫困生在入学前的基础可能比其他学生稍微薄弱。首先,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或收入水平较低的城镇,接受的为基础教育,或是只注重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而不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例如电脑、英语等方面较为薄弱。其次,目前高校基本采取学分制,各种培训也都是收费的且价格不菲,而由于电脑使用方面的薄弱也导致网络学习这一途径得不到很好的应用,这些大大限制了高校贫困生额外学习的机会,从而导致与其他学生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求职过程中投入金钱是不可避免的,通讯费、简历制作费用、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以及参加各种招聘会的往返路费、体检费等,这些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个人心态能力因素

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等因素常常思想包袱过重,压力过大,常存自卑心理、焦虑忧郁,对就业问题十分敏感、紧张,对自己的未来极为忧心,担心“毕业即失业”,或是自觉辜负亲人期望,心境低落,甚至自暴自弃等。经济上的拮据带来的精神压力,迫使其职业取向功利,择业范围也大大受限。很多贫困生迫切需要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在升学、创业、就业之间多半无奈选择就业,而职业选择方面也多倾向于低成本低投入的工作。此外,贫困大学生接触社会和参与组织锻炼的机会较少,其社会知识面、信息量、实践能力、文艺特长及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不及其他同学,而这些正是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的考核标准,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的不足,极大地影响就业竞争力。

3.社会经济因素制衡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减产、裁员甚至倒闭,而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僧多粥少,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另外,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等不公平现象,而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源也常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拼爹”现象屡见不鲜。

4.教育部门因素影响

高等院校尚没有把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作为贫困生工作的中心来抓。近几年,虽然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通过高校的努力,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为辅的助学体系,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减轻了生活负担,但是仅做到这些远远不够。首先,在贯彻实施扶助贫困生的政策时还不够到位,例如,贫困生认证方面就存在着疏漏。其次,针对贫困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高校的心理辅导程度还不够,如何使其树立信心,改变精神面貌也是一个问题。此外,高校在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也深刻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贫困生就业的重视,建立健全贫困生就业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完善各项优惠制度,号召社会力量,从物质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其次,规范就业政策,提供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控制因素,避免社会关系影响,加强反腐倡廉,杜绝就业中的不正之风,真正做到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最后,规范各种审批制度,减少有关收费项目,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学校方面

第一,应在新生入校时对其家庭状况进行翔实的调查,建立贫困生详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继续贯彻实施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为辅的助学体系。

第二,应当改变现行帮扶贫困生的传统模式,不仅要一如既往地通过各种方式对贫困生进行物质上的援助,而且要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针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过大,易焦虑忧郁、自卑、自暴自弃等情况,要帮助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消除自卑情绪,使其增强自信,展现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三,应积极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针对市场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以及时获得招聘信息。另外,学校可尝试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培养模式,如定向培养。此外,还要重视做好对贫困生的推荐工作,对这个弱势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

第四,应当成立专门的贫困生就业指导小组,对贫困生进行就业培训,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此外,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并为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3.个人方面

贫困生要变压力为动力,排除自卑感,克服弱点,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积极投身实践,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自己,努力拼搏。

第一,塑造良好心态。正确看待自身贫困的现状,贫困既不是缺点,也不是耻辱,要把贫困带来的压力转化为自己进取的动力,从贫困这所大学中学会自尊、自立、自强,摒弃自卑,乐观向上。良好的心态能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易于表现优秀的一面。

第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扎实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就业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自己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学会任何场景下不怯场,灵活应变才能在面试时脱颖而出。

第三,改变就业观念,扩大择业范围。正确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变翘首观望为积极进取,变循规蹈矩为开拓创新,不仅自主择业,更能动地创造新的职业,使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悦华.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张雪松,曹永胜.浅析贫困生择业弱势及应对[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杨丽敏.“双定生”培养模式破解贫困生求学就业难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4).

[4]蔡金晶.高校特困生就业的困境与解困对策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5]白海泉.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6]李海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高校贫困生充分就业的新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2010,(3).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一篇:中专新生入学教育方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