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上电脑操作的环环相扣

时间:2022-08-25 11:26:49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上电脑操作的环环相扣

摘要:在“给小动物安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了学生们喜爱的鸽子,通过给鸽子一次、两次、三次由简陋到漂亮的安家,学生们也学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电脑操作过程,把新课标实实在在地贯穿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

关键词:电脑操作;环环相扣;设置背景;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79-1

一、创设情境,引发操作冲动

怎样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真切的感受呢?结合我校部分新苏州人,又考虑到小学生们都喜欢小动物,所以我创设了这个“给小动物安家”的情境,让这个家的布置由单调到温馨,操作设置也就因此而不同,学生们看到自己给小动物安的家,一定会充满喜悦,爱心满溢!

于是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们:“苏州有蓝天、太湖和可爱的园林,我喜欢它们,所以在这安了家。你们也想吗?可喜的是,还有一些小动物们也想在苏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安家,你们看,有只鸽子飞来了(媒体出示一只飞翔的鸽子),你想给它布置什么样的家?”此时学生们看着白色背景上的这只孤独的鸽子,不由自主地说:“我想给鸽子布置蓝色的家,漂亮的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来给鸽子安家吧!”

这个情境导入起到了预想的效果,当我说到美丽的苏州时,有的同学忍不住骄傲地说:“我们家也在苏州了!”真是可爱的孩子。当问他们想不想给鸽子安个家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有人已经迫不急待地说让我们开始吧!这种参与的热情瞬时提升,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操作冲动,给接下来的精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层层递进,感受操作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提到,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我们学生中的一部分家庭经过努力已在苏州安了家,成为了新苏州人。他们的家也都经历了租房――买房――装修――入住的过程,所以我结合由简单到复杂的设置操作,让家的布置过程也从单一逐渐丰富起来,学生们在层层递进的设置和布置中掌握操作技能并体会人文社会。

基于此想法,我让学生先用单色做背景给鸽子安个简单的家。再用双色做背景,第二次给鸽子安家,让鸽子的家更显自然。最后用蓝天、白云的真实照片做背景,第三次给鸽子安个最真实、温馨的家。学生把先前的操作冲动一步一步地实施到了操作过程中。让这三次给鸽子安家的操作充满爱心,充满愉悦。

原本这种操作过程两分钟就能完成,可以说是无趣无味。但这三次安家却让学生们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感受到了要想让自己的爱心释放,就需要知道怎样对幻灯片的背景进行一次次的设置。正是这种爱的奉献促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电脑操作的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当第一次用单色设置背景后,学生会觉得不够好看,于是第二次想着赶快用双色设置渐变色做背景,好看了但还不够温馨、自然,最后第三次试着把蓝天白云的图片设置为背景,总算满意了。那种急切的心理在每次的操作中得到满足,此时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课后,我问一些学生:你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想法?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很有趣,操作并不难,我都会了。是啊,学生们需要的是有趣味的课堂,需要这种化繁为简的操作情境,更需要这种层层递进的求知欲和满足感。我以后也会营造更多这样的课堂氛围。

在给我校五一班试上时,有的同学急切地直接把蓝天、白云的照片做为背景设置了,然后去帮助旁边的同学。他并没有体会到鸽子也需要自己的努力高飞才能有蓝天、白云的家,所以我引导他给鸽子安的家要逐渐丰富起来,这样相应的操作也都练习到了。

三、欣赏作品,醉心操作成果

小学信息技术中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针对这个评价原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展示学生们的作品,而是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让每位作者都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作品。我听了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的想法比我还多呢。还有个别学生在自己的作品里把一只鸽子“复制”“粘贴”成了三只鸽子,他告诉我们,这是一家子,听完后我感动地摸着他的小脑袋说:“真是幸福的一家,加油吧!”在真情实感的支配下,同学们的作品都格外精彩,时间充裕的同学还自己配了些简单的文字,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我感动,我心慰,我明白了,学生和我在这堂课中收获是满满的。

上完课后,我也询问了一部分学生的上课感受,他们普遍反映这节课很有趣,原来给幻灯片设置背景是一件挺容易的事。从他们稚嫩的小脸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渴望,也坚定了我要努力的方向。从刚开始的激发他们的操作冲动,到后来的感受操作过程,再到最后的欣赏操作成果,其中的电脑操作一步步递进着,都是环环相扣的。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就是利用这环环相扣的电脑操作把学生们的心吸引进去,把他们的智慧挖掘出来,最后把他们的爱心呈现出来。静下心来我认真思考了自己从备课到上课的整个过程。在结合江苏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中“设置幻灯片背景”自创的这节课中,我把提趣、操作、欣赏融会贯穿于各个环节,有些学生在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还给整幅画面添加了一些东西,修饰了一下,让整体效果更显丰满。这也是我对这部分同学设计的操作延伸,引导他们深化、美化了自己的作品。诸如此类的设计都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明确了这个课程定位后,我需要更多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并结合教材进行自创,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浅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认识厘米》一课的教学实践、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