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集体谈判权的保障

时间:2022-08-25 06:48:43

浅析我国集体谈判权的保障

摘要:集体谈判权在我国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但大量冲突性罢工事件告诉我们对集体谈判权的保障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着重分析集体谈判权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若干改善建议。

关键词:集体谈判权;集体谈判权保障;建议

一、前言

2012年10月6日为了反对质量控制标准的提升郑州富士康工厂内3000多位工人在凌晨1点举行大规模罢工;2013年1月18日中日合资企业上海神明电机有限公司因企业投资人发生变化及企业规章制度修订,职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而集体罢工,并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围堵在办公室内;2013年1月22日,北京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富士康电子厂三期上千名员工因不满北京厂区不发年终奖金及不调涨薪资发起罢工,包围高级主管要求答复。

集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的频发不仅引起民众及舆论的广泛关注并且也引发了公众对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效果的反思:为什么遇到这些集体劳动争议时法律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各项制度已经和国际接轨的今天,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何仍旧容易被侵害?社会转型期应如何应对农民工集体劳动争议?本文将对我国现阶段集体谈判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到完善我国集体谈判权保障制度的办法。

二、我国集体谈判权保障概况

(一)集体谈判权的定义

集体谈判这一术语由英国学者西德尼・韦布和碧翠斯・韦布于1902年首先提出。“在《产业民主》一书中韦布夫妇指出:在无工会组织的行业,为了出卖劳动力,劳动者个人不得不与雇主进行艰难的个人交涉,但如果工人们团结起来,推选代表以整个团体的名义与雇主谈判,其弱势地位将会立即得到改变。”[1]“我国学者普遍认可的集体谈判权是指劳动者集体为保障自己的利益,通过工会或者其代表与雇主就劳动和就业条件进行协商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2]集体谈判权主体是劳动者和雇主,但是实践中工会作为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的代行者,在谈判中承担了重要责任。

(二)我国集体谈判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集体谈判权的保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集体谈判权存在立法缺陷。由于我国对集体谈判权制度立法薄弱、体系简单,导致集体谈判权的保障缺乏法律上的支持。这体现在宪法删除罢工权、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缺乏对集体谈判权的明确规定,而《集体合同规定》又仅仅是部门规章,实在难以保障集体谈判权的行使。同时,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工会法》仅有几个条文规范集体合同的订立行为,其他的规定大多是部门订立的行政规章,效力明显不足。很难为集体谈判权的有效实施提供足够有效的法律保障。

2、集体谈判权行使主体存在问题。由于我国集体谈判权立法上存在大量空白,导致我国集体谈判权一方主体――工会难以独立。由于集体谈判权的行使主体特殊,一方是雇主及其组织另一方是工会,而工会的制度中存在诸如依赖政府、代表权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其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无法承担起集体谈判主体的责任。

3、集体谈判权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缺位。通俗说,“不当劳动行为是指用人单位凭借自身优势地位,以违反劳动法原则的方式对抗工会的行为,不当劳动行为也包括了劳动者的不当劳动行为。”[3]虽然我国《工会法》对控制、干涉工会、实行差别待遇、拒绝集体谈判、等不当行为进行了原则性的限制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救济方式,但从当前频发的劳资冲突来看,其操作及实施的效果是比较差的,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地位,实现平等协商,保障集体谈判权的顺利实施。其次,罢工制度的缺位。1982年宪法删除了之前曾规定过的罢工权,《劳动法》中也未对罢工行为进行规制,但《工会法》第27条又以“停工”“怠工”这两个词代指罢工,这说明没有罢工立法并不等于不存在罢工行为,删除罢工权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当前社会上的罢工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相反,由于没有罢工权的立法进行规范,权益受到侵犯的劳动者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导致他们可能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权益,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三、完善集体谈判权保障制度的建议

当前,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地位,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任务,因此,未来立法的重点应当在构建集体谈判权基础体系及保障体系上,具体而言就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革现有工会制度

根据我国现状,改革工会制度主要通过立法使工会达到组织独立和经费独立两个方面来保障劳动者集体谈判权的实现。第一,组织独立。笔者认为工会的组织方式应由法律明确规定排除企业政府行政式支配性干预;保证劳动者自愿组织或参加工会,由法律保证工会拥有自己独立的管理程序;立法严格规定工会委员会的成员须由工会成员共同选举产生,保证其独立性。第二,经费独立。当前工会依赖建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向工会拨缴的款项作为活动经费,虽然《工会法》第四十、四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该保障工会的运行以及保证工会人员的待遇,但并未提及单位以待遇为条件干涉工会活动的问题。因此立法改革的方向应使工会的经费来源转向工会会员的会费,防止用人单位在经济上控制工会或妨碍工会活动。

(二)规制不当劳动行为

不当劳动行为含义最初是指雇主凭借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以违反劳动法律原则的手段来对抗工会的措施或行为。“但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不当劳动行为的内容也涵盖了工会在劳资关系中以不法手段来对抗雇主的措施或行为,其不当劳动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资方,同时也包括劳方。” [4]由于我国存在大量不当劳动行为,应当通过立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保障劳动者集体谈判权的实现。而且,通过对不当劳动行为的规定,在限制用人单位的不当行为、给予工会合法对抗的权力的同时,也能起到禁止工会滥用权利的作用。

(三)明确劳动者的罢工权

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罢工权几乎是空白,虽然法律对罢工权的描述模糊不清,但现实中的罢工现象比比皆是,即使不做法律规定,罢工现象也不会因此消失,所以罢工权是劳动法中应该存在也是必须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建议重新在《宪法》中增加有关罢工条款。由于罢工权是公民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等基本权利的延伸,作为劳动者表达维护权利的特殊方式,罢工权有明确目的性,在法律规制下并不影响到企业主外一般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在公民基本权利中加入罢工权。此外,立法机关也应当尽快制定针对罢工的专门法律规范,使罢工行为规范化、组织化、理性化。

集体谈判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在我国还存在极大缺陷和问题,我们也从中看到劳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不可回避的敏感社会问题,只有客观全面的评价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全面的进行集体谈判权的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集体谈判权的实现。(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参考文献

[1]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25.

[2]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3-43.

[3]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04:24-25.

[4]杜杨.论集体谈判权[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23-23.

上一篇:关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多支柱体系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太原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