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时间:2022-08-25 05:28:18

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语篇分析模式。费尔克劳夫提出三维分析模式,即通过描述语篇的语言特征,阐释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说明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这一分析模式,对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语言形式选择同意识形态如何在特定语境下相互作用,分析和探讨了政治家如何运用语言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同时也验证了这一分析模式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 奥巴马 意识形态 情态动词 人称代词

1、理论框架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福勒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发展起来的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以新闻报道、政治演说、官方文件等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语篇生产、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的关系。过去一直有语言学家对总统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近几年语言学家对奥巴马的演讲也充满兴趣。众多学者都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及其竞选演讲进行了各种研究。本文将以费尔克劳夫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模式为指导,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批评性语篇分析强调语言和权力的关系。费尔克劳夫(1992b)认为话语可以同时被看作是:(1)语言文本,口头的或者书面的;(2)语篇实践(语篇生成和语篇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在此基础上,费尔克劳夫(1992a)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步骤:描述、阐释和说明。描述语篇的语言特征和语篇的结构特征,阐释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说明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分析步骤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如下图所示:

(Fairclough, 1992a: 10)

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本文将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费尔克劳夫提出的语篇分析步骤,从人际功能方面对演讲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联系语篇与语篇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阐释语篇的生成过程。最后作者从社会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来说明语篇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进行研究,试图揭示政治语篇中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政治语篇是如何被政治家用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

2、实例分析

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是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其就任以来的第二份国情咨文。这是中期选举失利以来奥巴马首次在国会发表重大政策演说,也是中期选举后其一系列战略调整的全面汇总。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五大政策支柱:鼓励创新、改革教育体制、改善基础设施、减轻企业负担和削减财政刺字。奥巴马想通过提出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让美国人民看到他赢得未来的决心,从而重新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下面通过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语篇如何被用来传达意识形态,政治语篇是如何被政治家用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

2.1 描述

本文作者主要从人际功能方面来对演讲的语言特点进行描述。语言的人际功能可以通过情态动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得以实现。下面将从这两方面进行描述。

2.1.1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的使用是奥巴马演讲中的一大特色。情态动词must, can, could, will, would, should, may, might都出现在语篇中。这些情态动词在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情态动词can和will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情态动词。我们都知道will不仅仅用来指将来,它同时具有一些语义特点。它通常被用来表达将来的可能性。换言之,will主要被用来提供有关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信息。同时will的情态意义传达了说话者的信念、承诺、打算和决定。Will的使用表达了说话者的一种意志和坚持。Will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通过这个情态动词的使用,奥巴马旨在增加演讲的客观性,从而使演讲更令人信服。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正是通过反复使用will这个情态动词表明自己将会做一系列有益的事情,从而重新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例如:

And these steps, taken by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will grow the economy and add to the more than one million private sector jobs created last year.

All these investments in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will make America a better place to do business and create jobs.

In the coming months, my administration will develop a proposal to merge, consolidate, and reorganiz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a way that best serves the goal of a more competitive America. I will submit that proposal to Congress for a vote and we will push to get it passed. In the coming year, we’ll also work to rebuild people’s faith in the institution of government.

以上句子中,will的使用表达了奥巴马想要把美国建设得更好的信念和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决心。奥巴马想要借此重建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从而重新获得美国人民对他的支持。

在这篇演讲中,奥巴马也反复使用了情态动词can。情态动词can含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说话者可以通过使用这个情态动词清楚生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情态动词can 通常被用于肯定句中来指逻辑上和理论上的可能性。说话者可以通过使用情态动词can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同时影响听话者的看法和行为。奥巴马正是通过情态动词can的使用实现自己的权威,同时使美国人民相信他所作出的承诺和计划。例如: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we’ll make it possible for businesses to deplo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gh-speed wireless coverage to 98 percent of all Americans. This isn’t just about faster internet or fewer dropped calls. It’s about connecting every part of America to the digital age. It’s about a rural community in Iowa or Alabama where farmers and small business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ell their products all over the world. It’s about a firefighter who can download the design of a burning building onto a handheld device; a student who can take classes with a digital textbook; or a patient who can have face-to-face video chats with her doctor.

以上句子中can的使用使奥巴马作出的承诺计划更具有可信性,从而大大的鼓舞了美国人民,重振美国人民对奥巴马的信心。

2.1.2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通常被用来表明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人称代词除了具有其外延意义还具有丰富的修辞和社会内涵。尤其是在政治话语分析中,人称代词及其关联意义描述了隐含在话语中的社会政治关系。因此人称代词的选择要受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在政治演讲中,不同人称代词的选择不仅表明演讲者的身份,同时还反映政治演讲的各种目的。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不同人称代词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人称代词we和our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在这篇演讲中,奥巴马更多的使用we和our是为了拉近自己与美国人民的距离,增加亲和力,从而达成一致团结和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然而他也使用了较多的第一人称单数I,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作为总统的地位和权力。奥巴马对不同人称代词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意识,有时和美国人民处在同一立场,有时又要体现绝对权威。但在这篇演讲中we的使用远远多于其他人称代词,说明奥巴马更多时候是把自己纳入美国人民之中。因为这篇演讲是奥巴马在中期选举失利后发表的重大政治演讲,奥巴马此时迫切想要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和重新获得他们的支持。

2.2 阐释

阐释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中间步骤,如上所述,其主要作用是将语篇本身的语言和语篇的参与者联系起来,同时分析语篇参与者在语篇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目的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结果。在这篇演讲中,语篇的参与者是演讲者奥巴马和美国人民。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奥巴马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既是美国的最高权力者-总统,同时他也是美国民众中的一员。整篇演讲,奥巴马都是站在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上,为重新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所以,在整个语篇中,奥巴马总是使用人称代词we为的是挽回民众的信心和支持,从而使他个人的意愿或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以此来达到其个人或阶级的某种目的。

2.3 说明

说明主要是将语篇与社会语境联系起来,分析语篇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奥巴马发表该演讲是在中期选举失利后首次在国会发表重大政策演说,也是中期选举后其一系列战略调整的全面汇总。此时,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支持已远不如两年前他刚当选美国总统时,美国民众显然对他有些失望。作为总统,奥巴马必须稳定民众情绪,挽回美国人民的信心。为了实现这一言语行为,达成既定目标,在整个语篇生成过程中,演讲者采取相应的言语策略,先后扮演最高领导者和民众的一员两个角色。作为总统,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解决短期的就业和长期的美国竞争力问题将成为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另外,奥巴马还讲到了医改、外交政策、军事、政府机制改革等未来政府的工作内容。奥巴马提出五大政策支柱想借此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呼吁两党合作并且相信美国人民一定能赢得未来。总之,奥巴马总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发表了这一演讲。此时,国家经济未得到发展,就业状况未得到改善,奥巴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奥巴马在演讲中表达了他想要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团结全国民众建设一个美好未来的愿望。正是这些目的决定了他在语篇生成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形式。

3、结语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模式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作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批评性话语分析模式注重语言特征的分析描述,联系语篇及语篇参与者的意识形态,再现意识形态对语言形式选择的控制作用。本文用到的批评话语分析三步骤可被广泛用于政治话语的分析,为再现语篇的全貌提供了方便,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政治语篇。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 1992a.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2]Fairclough, N. 1992b.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3]Halliday, M.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辛斌,2005,《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辛斌,2002,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外国语》(第6期)。

[6]肖颖,2007,用批评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布什总统的电台演讲,《双语学习》(第9期)。

[7]陈旭锋,2009,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语篇分析,《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

上一篇:简析新疆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似是而非的梦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