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5 12:20:31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评价

体系;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6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评价能力。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点浅见。

一、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五点要求: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学习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依据学生特点、新课标特点,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处理好课标(局部)与课程(整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和喜悦。这样的要求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挑战。我们不仅要具备娴熟的、高超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而且必须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自学一些新的技术,还要不断地走出去,接受高级培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合理选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常见的教学模式有:1.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2.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3.主题式学习模式(确定某一主题,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个既定的教学任务)。4.案例式学习模式(选择与推荐案例——课前组织学生研究案例并进行准备——课堂讨论研究案例——交流与总结)。5.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等)。

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就要以教学模式为依据,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如“任务驱动法”就是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取技能,从而形成自身的能力。而这一过程如果对任务的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设计较好的话,就能使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能在积极互动、协作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很好地实现课堂目标。这种方法就能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主题式学习模式”中很好的应用。

当然教无定法,不管应用哪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等灵活、恰当选用,并确保将各种模式和方法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同一水平的学生分一组)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改传统的分数评价体系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让全体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我们就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少数“冒尖”学生展示自身个性,激发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学生光靠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长远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上一篇:实施快乐体育 打造阳光课堂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体系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