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的异同

时间:2022-08-25 09:31:26

浅谈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的异同

摘要:现当代社会研究者的方言调查成果很多,国家和社会对方言也比较重视。在我看来,方言很重要,记录方言是为了增加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持文化的活跃性,同时也有益于当地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在此以一个宜宾人的身份浅谈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异同。

关键词:宜宾四川话;北京普通话;异同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15-01

一、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区别

按照从小到大自己所说的宜宾四川话和听宜宾老人所说的宜宾话,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个事物,写法一样,但方言的发音不同

说的是同一个事物,但听的人有可能无法理解,这就与宜宾方言和普通话在读音上的区别有关。宜宾四川话将普通话里的“个gè”读成“个guò”, “鞋子xié zi”是“hái zi”等。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宜宾方言和普通话在同一事物上的发音有很大的不同。只要明白这些差别,对于宜宾四川话的意思就能很好掌握。

(二)同一个事物,意思一样,写法不同

在四川“5.12”地震悼念活动中,有一些横幅写的是“雄起,四川!”,这样的横幅镜头出现在电视新闻中,“雄起”究竟是何意,估计有些省份的电视观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雄起”就是普通话“加油”的意思。于是可以看出,宜宾四川话在表达相同意思的事物上,写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宜宾四川话的“摆龙门阵”是“聊天”的意思,“爸爸”喊做“老汉儿”等等。

这些属于同一事物意思相同但写法不同。这些反映了宜宾方言的地方性。

(三)宜宾四川话的单向性

宜宾人很难将平舌的“z、c、s”与翘舌的“zh、ch、sh”区别开来,同时鼻边音一般也宜宾人是学习普通话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宜宾四川话一般会将该读翘舌的音读作平舌,把该读鼻音的音读作边音。比如,“吃面 chī”宜宾人读作“cī miàn”,但不会把平舌读成翘舌,也就是说在平舌上只有单向性。

而鼻音也一样只有单向性。比如,“姑娘 gū niang”读作“gū liang”,却不会把“流水liú shuǐ”读作“niǔ shuǐ”。

在鼻边音和平翘音上特殊的单向性是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巨大差别。

(四)宜宾四川话的其他特点

宜宾人在使用名词时习惯用重叠来表示小称。宜宾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第二字,也可在重叠后再加儿化。这与北京普通话有一定差别。

宜宾方言中常见的语气助词是“撒”,方言中读作“sài”。很多动词后面都可以加“撒”,表示普通语气,像普通话中的“啊”的用法,没有实际的意义。

二、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联系

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同属于北方语系,两者也有相同相似的地方。

(一)汉字读音大部分不变

宜宾话的汉字读音基本上没有改变其原本的普通话读音,只是语调上有稍微的不同。

例如,“宜宾方言调查研究”,普通话拼音为“yí bīn fāng yán diào chá”,宜宾四话也是这样发音“yí bīn fāng yán diào chá yán jiū”。并不会改变汉字的读音。

(二)语法基本相同

宜宾四川话的汉语口头使用习惯、书面语的语法语序,都与普通话基本上是相同的。

比如,“我爱吃宜宾面”,普通话的语序是主谓宾,宜宾四川话也是一样的,不会颠调语序,语言的语法结构都是一样的。

(三)名词事物后缀词“儿”

宜宾人喜欢在名词事物后面加后缀词“儿”,与北京普通话的儿化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宜宾人学习普通话,最不会说错的就是儿化音的词语。

比如,宜宾话中“有一些”是“有一些儿”,“小偷”就喊做“小偷儿”,“白菜馅的包子”是“白菜馅儿的包子”。

与北京普通话爱带儿化音一样,宜宾四川话也常常在词语后面加儿化音。

三、结语

现在,宜宾四川话因为受普通话同化影响,城市的宜宾话里的俚语很多已经失去。估计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和经济的发展,宜宾四川话会慢慢被普通话同化,也许会消失也说不定。现在很多宜宾小孩子已经不能讲纯粹的宜宾四川话,家长和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孩子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说普通话,他们很多从小就失去了说宜宾话的机会和背景。

在此,参考寒假所做《方言调查报告》,浅谈了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以期能让宜宾方言得到更多的归纳和传承记载。

上一篇:论休闲 第3期 下一篇:论老舍小说中的电影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