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25 09:06:05

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摘 要:库伯经验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应当重视其教育教学经验的作用。以其学习理论来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挖掘、提炼、利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们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经验学习理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6―09―14

作者简介:刘文军(1964-),男,新疆巴州师范学校数学高级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在读教育硕士。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教育教学经验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也是有待挖掘的宝贵资源。库伯经验学习理论重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其学习理论来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重视挖掘、提炼、利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们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一、库伯经验学习的模式

库伯在总结了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Sugarman,1985)。学习过程有两个基本结构维度,第一个称为领悟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掌握经验的模式:一是通过直接领悟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理解符号代表的经验。第二个称为改造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经验改造模式:一是通过内在的反思;二是通过外在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造过程。(见下图):

库伯经验学习理论与杜威、勒温和皮亚杰关于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研究相比更具有代表性。同时,体现了教育经验(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习看成是经验的改造产生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重视教育经验,以及挖掘、提炼、改造教育经验,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目前主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的主要任务,可以将目前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模式立足于传授系统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它按照创设情境――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的阶段顺序进行。培训者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形成适宜的学习气氛,然后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讲授,并举例说明,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训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教与学活动的控制者、领导者。受训者则是被领导者,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怎么学,学什么都由教师决定。

2.专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理解和掌握理论为主的。其操作程序如下:选择课程专题――培训者讲授理论――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培训者以理论讲授为先导,介绍基本理论及有关资料与最新的学术动态,受训者在已学的理论基础上,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之后培训者设计问题使学员在已掌握的理论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进行反思性总结或交流。在这种模式中,培训者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受训者拥有一定的自,培训者注重受训者参与教学活动。

3.辅导自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一般程序是:集中辅导――分散自学――考核评价。集中辅导,划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策略;然后由受训者回本单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最后通过评价验收结束该阶段的学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训者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员以自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具有较大的自。

4.远距离教学模式。这是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的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电视、多媒体以及网络等技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日益普及。远距离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费用低。中小学教师可以不走出家门接受继续教育,节省了交通费、食宿费等,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必到寒暑假集中学习;教学效率高;教师能迅速掌握大量的新信息。

(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1.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其程序是: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形成课题报告。选择学科中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将任务分配给受训者,然后分头查找资料;之后组织讨论,形成各自的研究报告;再进行交流整合,完成课题报告。

2.微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训练师资、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它是1963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倡导。通常以5―8名学生(有时由实习生和教师充当)组成的班级(称为微型班级)为对象,在放置录、摄像设备的教学中实施5―20分钟的短课(微型课)教学,并做实况录像。课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录像对教学技能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在重复上课――录像――评价的过程,直至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技能为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受训者直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发挥出来,是学的主体。

(三)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20世纪末,从国外引进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培养、提高受训者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培训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把受训者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受训者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受训者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程序是:确定教学案例――组织观摩讨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总结交流。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示范课,组织受训者进行观摩、讨论、交流;由培训者评议、总结;再以此为例设计教学,进行教学实践,写出上课心得;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培训者的帮助下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受训者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培训者和受训者是平等的,培训者是受训者的伙伴。但是案例教学对培训者和受训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同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作支持,培训活动所占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实现条件和评价组成。下面仅从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侧重于受训者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继续教育目标实现

传递――接受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传授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可见,在继续教育中,一方面要更新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传递――接受模式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对小学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帮助不大。因此,单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继续教育目标的达成。

从经验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进一步提高的再培训、再学习。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提高不是一次性的终结的过程,而是持续不断的终身过程。这与经验学习的思想一致。经验学习认为,学习是经验的改造产生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过程,是持续的经验的构成与再构成的过程,不是独立实体知识的获得和传递。

可见,经验学习理论更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的达成。

(二)操作程序中缺少使受训者发现、反思经验的环节

传递――接受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培训者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形成适宜的学习气氛,然后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讲授,并举例说明,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训者的学习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在“授”与“受”的过程中掌握现成的理论知识。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受训者的独特性,忽视受训者的主体性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操作程序中缺少使受训者发现、反思经验的环节。

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从学习者具体经验开始,经过学习者的反思性观察,形成抽象的概念,然后在实践中检验概念,又形成新的经验,即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习者通过直接领悟和间接理解抽象经验,重视学习者内在反思和外在行动改造经验。这种学习模式重视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者反思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生成理论知识,并重视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

因此,经验学习理论中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的学习特点。

(三)培训者和受训者分别处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地位

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培训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教与学的控制者、领导者,受训者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是服从者和被领导者。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是来自一线的小学教师,一方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处于领导者的地位,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他们是成人,成人的学习与中小学生相比有更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由此及彼,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应该要求拥有较大的自。但是,笔者的调查表明,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受训者却更认同学生的角色,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受训者一旦将自己定位于学生,那么他们的学习行为就回归到其学生时代。而其学生时代的行为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塑造成型的。而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样学,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被扼杀了。学生习惯于所有的学习都由教师安排,在没有教师指令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行为迁移到继续教育中,受训者的学就完全依赖于培训者的教。在这种学生身份认同的影响下,受训者自觉地、主动地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主体性,看不到自己与普通中小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拥有的丰富的教育经验。虽然受训者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有想法,但是,在这种学生角色定位的影响下,他们还是愿意选择听培训者讲这种方式。受训者无意识中认可的学生身份,无形中增强了培训者的领导地位。

在经验学习中,由于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经验不断改造过程,强调经验是学习者学习的基础,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任务不是要把新观念灌输给受教育者,而是要剔除、修改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经验提取、改造的帮助者,是学生反思经验的协助者,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实践的鼓励者。在这种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变成了学习者,而学习者则不知不觉地成为教师,教师和学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正如林德曼所说:“教师具有一种新的职能,他不再是一个在权威的讲台上发号施令的神使,而是一位向导,一位指路人,他同样可以凭自己的有关经验和生动的事实参加到学习之中去。”可见,在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于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其弱化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差异。

总之,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受训者不是中小学生。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等,最终实现素质的提高,促进专业发展。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有局限性,强调现成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忽视经验的反思、知识的生成;强调培训者主导地位,忽视受训者主体地位。妨碍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经验学习却能弥补其不足,能促进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其他的教学模式

前文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的不同,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第二类,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第三类,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学模式。在经验学习的视角下,来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就会发现其中缺乏明确地开发、利用受训者教育经验的环节,缺乏明确地使受训者发现、反思教育经验的环节。忽视对受训者教育经验有意识、有系统地开发和利用。

第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有的适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又可以在其他场合应用。在课堂内应用的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导入教学。这一教学步骤,包含培训者提取和组织受训者已有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隐性的。)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新知识。可见,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中,缺乏受训者通过实际操作内化知识的环节。同时在其操作程序中,有开发和利用受训者经验的因素,但是其中缺乏明确的、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发和利用受训者教育经验的环节。

第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受训者的实际操作。在操作结束后的总结阶段包含对原有教育经验的反思和应用,同时还有在操作中生成的新教育经验的运用。但是这些运用也是停留在隐性状态,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中,缺乏明确的使受训者对教育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的环节。

第三,两者兼而有之的教学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践操作。在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包含了从教育经验出发,经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交流教育经验、内化别人的教育经验,到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到生成新的教育经验,这样一个完整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但是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也是隐性地在运作,在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中缺乏明确地对受训者教育经验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的环节。

从前文笔者对三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三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中,有对教育经验的合理利用的因素,但是没有挖掘,提炼和推广教育经验这一环节。在教学模式的操作中,教育经验在隐性地发挥作用。正是由于它始终处于隐性状态,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它的存在,从而只能使教育经验在无意识中发挥作用,缺乏对教育经验有意识地、系统地挖掘、提炼和利用。

因此,以经验学习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对中小学教师已有教育经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美)达肯沃尔德,梅里安著,刘宪之译.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4,76

〔2〕David A. Kolb.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07632, 1984:28

〔3〕鲁茗.试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90―92

〔4〕马小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曲阜师范大学〔D〕.2004

〔5〕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8

〔6〕王来喜.Kolb学习模式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126-130.

〔7〕朱力.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初探〔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12)58-59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 下一篇:学习型组织与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