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导学案 进行有效的“三学”

时间:2022-08-25 09:05:04

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学生被动地听,学习缺乏互动性,其原因是根深蒂固的“讲风”仍然盛行。这种传统的僵化、死板、程式化的套路,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打破旧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关键在于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实施“三学”课堂教学

我校深入学习杨思中学“以学定教”等许多宝贵经验,力求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综合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经过酝酿与摸索,我校推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是由“学生自学―学生互学―教师导学”三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所谓“自学”,就是学生在教师课前的导学案指导下,自学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教师不讲解,完全由学生自学。所谓“互学”,就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让能力好的学生,以“师傅教徒弟”的形式指导另一部分学生,这样通过“学生的语言”能更好地让中等生和后进生适应课改。所谓“导学”,即导学案中列出的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其中,“导学”是贯穿“三学”整个过程的,而“导学案”是主要载体。

二、实施“三学”教学,关键在运用“导学案”

要顺利实施“三学”课堂教学改革,要达到有效的“三学”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课前做好“导学案”和课中合理运用“导学案”。

1、什么是语文“导学案”?

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并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参与,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引导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2、导学案该如何操作?

笔者对如何合理运用导学案,引导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①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学案;②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③课中组织学习小组互学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应用导学案进行有效学习;④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授课中根据学情及时调整;⑤用投影仪展示抽查学生的检测题等,当场全批全改,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⑥进行小结并拓展延伸;⑦师生课后写反思。

三、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1、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导学案

①明确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但学生往往不去提前预习。有些学生想预习,但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学生就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就能够对课文作更深入地预习,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②让“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由于不少学生根本没有预习课文,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常常是在学生没有阅读过课文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有了导学案,学生在可以在其引导下,提前阅读思考问题。尽管这种思考可能不够深入,但只要阅读了,思考了,学生与作者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对话与交流,再经过课堂上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讲解,学生的认识自然就得到了深化。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③有效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较为笼统,要求学生把新课文提前预习一下,课外多读点书,写一篇日记等等,布置了也不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惰性,根本不去做。语文导学案的落实,填补了学生在语文课外学习中留下的空白。用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就无法躲避,必须完成。实际上,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看书、预习,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认真思考,并且把思考的结果落实在纸面上。

2、去伪存真,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①强化重点。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适当地完成语文作业,很有必要。但如果逢“读”必“做”,就会影响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害怕阅读。因此,语文导学案不必课课都有,只有重点名篇,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才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②改进设计。不少导学案在问题的设计上,拘泥于对句义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我们应该改进导学案的设计,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的基础上,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③杜绝照本宣科。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如果把导学案当成是教师上课的教案,就是混淆了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教师上课时,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讲解,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不能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导学案只能成为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安排适当时机检查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3、温故知新,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导学案

学生手里的导学案应做到物尽其用。教师不能只关注导学案中达标检测的部分,还要留意一下学生的订正栏和的收获与反思部分,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预习,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导学案,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参照学习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机会,针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日后改进的方向。

4、脚踏实地,关注导学案易出现的问题

①导学案不是练习试卷,对于导学案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展示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②课堂不是做题课。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进行适当指导和督促,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③导学案不能束缚学生手脚。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在课堂上,凡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包办。

④导学案不是死案。导学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课前设计,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不能让导学案成为牵制教学的“缰绳”。

总之,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三学”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导学案”的科学、合理、合乎教学实际。任何一种导学案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导学案”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功底、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三学”课堂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追踪。今后,我们还应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中多下功夫,真正提高“三学”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胎儿心脏升主动脉内径测量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 下一篇: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