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探微

时间:2022-08-25 08:24:14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探微

摘要 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就成为数学及其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时间, 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开展起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就成为数学及其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时间, 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开展起来。笔者就初中数学的活动课浅谈如下看法:

一、什么是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数学课型。

数学活动课内容不受教材、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可以大胆选取形式多样的内容。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和计划,选择参与活动的时间。活动空间可以在教室,也可以把校园乃至社会作为自己活动的空间。初中阶段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涉及数学简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路、数学知识的拓宽与能力培养等等。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数学活动课,使初中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训练技能,提高数学素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数学活动课侧重的是学生个体实践,直接体验和感受,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课堂限制。可以是班级的,也可以是小组的,个别的和群众性的;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也可以走向社会。它以学生的独立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在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中,让学生处于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数学活动课的重心是学生活动过程,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生自作、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新的信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调动感官,通过亲身实践和具体操作去获得新知识,锻炼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找到用武之地。

数学活动课的考核评定不要像学科课那样严密和定量化,而适宜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二、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策略

1、吃透教材,掌握课标。

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特点。数学活动教学要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得知识,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必须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

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一是内容方法都比较直观具体,研究的对象大多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抽象程度不高,离现实不远几乎直接同人们的经验相联系;二是内容多种多样.方法应有尽有,自然分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三是整个数学的土壤和源泉。各专业数学领域几乎都是在这块土壤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四是智能训练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五是与高等数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高等数学中许多专题的初等化、通俗化。

初等数学具有这样的特点。不仅为编写教材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数学活动教学的模式来说也是恰到好处的。其特点一对于经验材料的数学化有得天独厚的帮助。其特点二和三对数学标准的逻辑组织化也很适宜。其特点四和五是对理论的运用。由此看来,数学活动教学对于初中数学再合适不过了。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数学活动教学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它实质上是积极性思维活动教学,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比方说,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直观材料,让学生从具体转到抽象;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启发思维。教师教学方法的采用,直接影响数学活动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活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仅举以下三例:

1)探求结论过程法。数学中的结论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试验、练习、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然后深入研究探求的过程和论证的方法,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

2)、勾通内在联系法。数学有严密的体系,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是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的引申、演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数学活动教学还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按数学水平的高低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考虑座次、性格相容性、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4人学习小组,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基本相当。这样的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合作学习4人组,又有数学水平上一个可以变化的层次。不仅如此,各组还要指定一名组长,并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建立起学习小组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数学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解决,最后班内解决。在回答提问,书写答案时,明确规定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给予提示或补充。

3、恰当采用数学思维形式。

数学活动课教学,由于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必然与数学思维形式相关。就初中的数学思维形式而言.常用的数学思维方式主要有: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举例思维、归纳思维和开放思维。正向思维是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开放思维,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上一篇:建筑结构中变形缝设计分析 下一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