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分析

时间:2022-08-25 07:58:13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分析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已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师在其中应当扮演合适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成为现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数学成绩。本文就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将新的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衔接。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有关学习生活经验和固有的数学知识与充满生活现实意义的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意识到数学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是无处不在的。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能将生活与数学有意识地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教学过程及结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相关性,强调教学的生活化原则,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应当使学生能够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生活的痕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及魅力,从而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知识的传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入手,创设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并且在课件中设置有蝴蝶动态出现的情景。不计其数的蝴蝶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飞舞、落下等,有意识地在课件中展现蝴蝶的形状,翅膀不断开合。在课件的动态效果呈现完毕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即可以从中发现什么数学概念,以引导的方式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这一种蕴含生活常识并且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无疑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并且以一种较简单的方式引出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有关的数学原理,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并且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寻找生活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真正地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积极寻找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素材,充分地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此外,更要注意所寻找的生活素材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广泛运用的数学知识除了方程与不等式外,还有统计与概率的运用等问题,这几类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亲自去银行观察记录不同存款方式的利率,然后思考利息的运算方式,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相关的计算方式的讲授。又如,在九年级下册第十章“概率的应用”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尽可能地多收集有关于概率的实际问题,教师同时进行收集,在讲课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并且以收集到的概率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的主要讲解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生活实际问题充满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沉闷单一的授课方式都会产生厌烦心理,然而将数学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之上,无疑会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对于在生活中进行有关的数学实践和应用都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因而应用题的解决就会成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先进行有关生活实例的理解,再对有关的对应数量关系进行了解,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便是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涉及了追击相遇的问题,简单的讲授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将班级当中跑步成绩较好的学生A和成绩一般的学生B进行挑选,并要求他们在环形跑道上进行跑步比赛,而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当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相遇及追及时进行记录,要求其他学生进行有关问题的思考,并列出两个有关学生跑步的方程。如此一来,原本较困难的数学问题就变成了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实际问题,学生非常积极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及问题的解决中,并且提高了数学能力。

四、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生活化,因而教师要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给予足够重视,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不断完善,将固有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积极有效的联系,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足够的热情,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适应新型社会对数学教学及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良.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实践[J].管理学家,2012(2):273.

[2]陈婧巧.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6):33.

[3]闫文秀.论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2013(1):182.

上一篇:材料作文,爱你没商量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