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施工管理探讨

时间:2022-08-25 06:51:16

基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如何搞好农村公路建设,为拉动内需、振兴经济、规避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我县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是交通部门要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农村公路施工的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施工管理

引言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民客货运输的唯一载体,是乡村与乡村之间,乡村与城市之间互通运输的根本保证。要想富、先修路,这早已是民心共识,是农民群众的渴望。因此,尽快解决农村的出行,提高行路质量,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让农民群众走出山门,发展经济,让农村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尽早转化成财富,让人流、物流早日形成规模,创造财富,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是早日实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要手段。

一、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络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基础设施建设可分为县道、乡道和村道三个层次。就现阶段的农村公路建设而言,普遍存在以下几点特征:农村公路工程项目量大而分散、施工管理困难;建设资金匮乏;农村公路尤其是行政村公路基础条件差、修建难度大,为设计验收带来较大困难。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尤其是在质量控制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实施管理不规范、文件粗糙,致使设计质量控制指标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原材料控制不严,路面集料粒径偏大;质量控制把关不严格,致使路面混凝土强度、厚度合格率以及宽度、平整度等普遍偏低。

二、关于如何加强农村公路施工管理

1.充分重视并落实施工准备工作

公路建设具有明显的一次性特征,且施工现场管理对于公路建设存在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保障农村公路施工的连续、协调、均衡核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建立并明晰单位内部严谨规范的考核、激励机制,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建设;二是注意对工程沿线诸多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补充调查,并就此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加以分析论证,以此作为编制、修订施工控制预算的参考依据;三是在合同协议外做好现场调研工作,确保施工控制预算、经济核算及工程进度统计的科学性;四是工程施工前应对业务骨干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对于工程技术标准、资料整理以及操作规程形成全面、初步的了解;五是绘制操作管理框图包括施工工艺流程图、计量支付、设计变更等,图表上墙,综合考量公路施工的影响因素,选取最佳施工方案。

2.立足施工现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

2.1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其他标准等级公路建设一样,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同样需要调配大量的建材、机械设备,因此,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确保工程动态投入生产要素,实现最优组合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施工资源配置主要是针对人力、材料及机械需求的变化情况与施工进度计划,均衡地编制各项资源的进场计划。如施工材料在进场之初,即应对其进行定额分解,并联系材料储备与使用状况经常性地对比查找漏洞,实施定量分析,保证材料控制在施工一线的直接应用;在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及状态评估上,首要的是保证完整机械配制,并依据主导机械配置选取相配套的附属机械,落实机长负责制与持证上岗责任制,且及时依据工程进度与气候状况调整资源进场计划,实现人、机、料以及环境的协调统一。

2.2处理好试验段施工问题

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后一定时间内的工艺、质量控制都存在适应的过程,试验段施工就是帮助单位掌握相关技术参数、机械组合及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进度等资料的重要环节。且在试验段施工前须有目的地编制施工计划,就技术要求、检测内容及质量标准等作出具体的规划,对施工中发现或产生的问题做好记录、分析、总结并及时调整,以便为此后的大面积施工提供数据可靠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2.3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机械化施工是公路建设发展的主流,要确保施工过程中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就要求现场管理者针对施工进度、机械设备需求及气候等因素,适时改变机械组合。在此过程中,机械施工的调配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对施工进度计划、机械生产能力与质量标准作科学的综合评估,以此为根据选择主导机械,并保有适当余量;机械生产能力是由整套设备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所决定的,要保证机械使用率,应着重考虑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在保障机械完好率的问题上,可尽量考虑使用同类型号配件的机械,并组织维护、抢修小组,要求机长定期维护机械,避免机械故障发生或及时加以排除。

2.4加强进度控制

作为工程进度控制的依据,进度计划对分项工程、工序间的衔接平衡以及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均有着较为清晰的反映,且月、旬作业计划及材料、机械调配计划均应服从于进度计划。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工程进度大多会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出现与计划相偏差的情况。因此,现场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以更有效地对进度计划加以调整:依据进度管理曲线分析查找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间的差距及其原因;对于滞后项目施工方案应及时调整,以多作业面或交叉式平行流水作业对滞后的进度进行及时弥补;在关键线路建设计划时间上可进行恰当地压缩。

3.增强质量意识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在一些环节上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出现许多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被勒令返工的现象。所以,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工程质量始终是公路建设的主题,是公路建设的生命。县道、乡道或者村道与国家投资的干线一样,均应贯彻相关的工程质量标准,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尤其是要对公路施工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重点治理。

首先,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针对此行车安全隐患,在现场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切实地完成地表清淤、路基分层填筑压实等工作,诸如施工分段接头、路基填挖方交界处等地段,施工单位也应将其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着重加以关注控制。其次,桥头涵顶跳车问题。路基与桥涵接头的施工质量控制历来是困扰施工队伍的重点问题,由于桥涵与路基施工通常无法同步进行,因此,在接头部分一般需要铺设土工隔栅、改换填料或设置桥头搭板,而要使其获取满意的施工效果,施工队伍应碾压到位,确保压实度达到质量标准。第三,路面平整度问题。施工队伍在农村公路的修筑过程中,应尽量按相应的工程预算,对路线标高及线型作出较为严格的要求,这同样也是因为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问题会对工程品质与外观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保障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信誉品质,应从路基建设时即做到层层验收,避免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最后,在农村公路的内在和外观质量控制上,应尽量做到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在关键材料、工序以及工艺的掌控上做到严格把关,实现公路构造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相统一。

结语

总之,在农村公路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将其提高到与其他干线通道平等的地位,以相同的质量控制意识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尤其应注意的是,施工单位应联系农村公路建设的独有特征,着力把握施工全程中的任一细节及由其产生的疏漏,保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完善的质量监管网络与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竣工与验收,实现施工建设合同双方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周良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建设信息,2009.

[2]郭亚静.浅析新农村公路建养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3]凌勇.浅析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乡镇经济,2005.

上一篇:浅谈重件运输桥梁加固设计 下一篇:浅析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方式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