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时间:2022-08-25 06:06:57

新课改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标准。在新课改以前,我们通常认为,一堂好数学课一般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其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有的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其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那么,怎样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意见,请同仁指正:

一、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教师如果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上构建一种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风气,这也有益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一个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地意识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地位、作用的变化。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坦诚相待,让教育充满人情味;对学生的说教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情;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个学生交朋友。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示主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借助揭示主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在学生提问后,不要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下一篇:试论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