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时间:2022-08-25 05:17:01

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一、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任务。例如,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两周),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作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是缺一不可的。

二、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

1.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就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1=4”时我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我旁观了一个小组是这样进行的:

组长:“为什么3+1会等于4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

约一分钟后……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那么A(没说话那个同学),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A:“是不是因为3和1 可以组成4 ,所以3+1等于4呀!”

“对呀!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就是这么讲的呀!”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同学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1=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3比4小1,那3 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同学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派出的汇报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发现我再讲解是多余的了。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得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2.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不应是等待,不应是观望,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期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

三、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将 “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

四、反馈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这一阶段应该让学生在自己总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开放教学评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老师评价,以及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评价,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鼓励学生爱学、会学。

上一篇:上好初中化学复习课之我见 下一篇: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