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时间:2022-08-25 04:19:10

有关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摘要:作者针对城乡一体化规划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对城乡一体化规划主体框架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规划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lanning to do some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lann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lanning subjec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advice.

Key word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今天的中国,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分化加速,社会危机易发,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效率公平、民主多元等自然和社会矛盾亦日渐凸现。这其中,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也是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所在,突出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合理、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乡社会保障不均、城乡建设无序、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机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并日益成为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1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原则

1.1科学规划原则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地域职能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性部署。把握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本质首先需要对其科学性加以认识,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等诸多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典型特点,此外,城乡一体化规划也是建立在对城乡发展演变深度分析基础上,对城乡未来发展的一种科学预测与引导。因此,科学规划的原则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现状,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统一步骤,逐步推进。

1.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科学性、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深刻影响着城乡未来的发展走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与未来,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一种发展模式。就城乡一体化规划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充分考虑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再生能力,注重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秉承集约式的空间增长理念,适度控制城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寻求一种具有其自身发展特色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2]。

1.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需求当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尊重民意,群策群力,时时处处着意于营造和谐适宜的人居环境,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形态,以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配置、积极主动的各方参与,来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与多元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城乡一体化规划,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以社会民意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在体现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履行各级政府社会服务、统筹城乡建设的政府职能。

2城乡一体化规划主体框架的构建

2.1城镇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前者又是后者重要的实施途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首要就是考虑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都是通过特定措施,调整城乡两大区域的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最终目标与过程是一致的。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创新农村管理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2.2 区域产业发展升级

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依托,可以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经济支撑。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的发展(区别于增长)的主体动因是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夕阳产业的及时淘汰。换言之,产业结构的调整于优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区域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于升级的动态变化过程。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发展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促进城市化模式以及区域形态的有序演进,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发展升级也离不开区域空间扩展、城乡职能体系调整等城市化过程中诸多方面的支撑与拉动。总之,区域产业发展升级与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

2.3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性结构要素,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供电等生产性设施,还包括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金融保险等社会公用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城乡建设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支撑,更是城乡各种网络要素进行流通的依托和保障。因此,要重点做好城乡交通、供水、供热、供电及垃圾处理厂、商贸市场、休闲广场、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空间良性运作的有力支撑,并对空间优化起到促进与引导作用。

3结论

总之,城乡分割的二元机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并日益成为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骏.理性规划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J].四川建筑,2006(6):4-5

[2]于立.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规划效能理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4(2):37-42

上一篇:论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方法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