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

时间:2022-08-25 03:08:59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

摘要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很多一线教师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对另个两个目标却容易忽略。针对这一现状,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五步分别是情境激趣-问题驱动-活动探究-交流表达-练习评价。五个步骤环环相扣,时间分配合理。五步教学法既渗透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在实践中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教学方法。

关健词

课程标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32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新课标一般要求应用科学探究法。但有的教师怕麻烦,简化探究过程或根本上就不探究,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就训练学生解题。这样做实际上是没有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是有害的。现在考试也越来越注重过程与能力的考查。没有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没有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考试中也考不出好成绩。笔者在开始新课程改革时,也有这种错误认识,多年的习惯很难改过来。笔者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所以经过总结反思,逐惭形成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在教学设计和备课时,严格按照五步教学法的五步设计教学和准备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亦严格执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课堂中采用该模式组织教学,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在全镇和市的统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作者就以《光的反射》和《摩擦力》为课例,对该模式的教学环节展开说明。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情境激趣。由于现在90后的学生社会实践少,见识少,很多物理现象根本没见过或稍微听说过,感性认识太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再过度到理性认识,才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因此,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一看就明,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是一节课成功的关健。物理现象选取的原则应尽量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这样学生更有兴趣,例如,学生上学每天都要骑单车。象《运动的描述》、《速度》、《摩擦力》和《惯性》都可以从骑单车入手。学生感受比较少的物理现象,可以通过大量的清晰的图片,或是高清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短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效果也很好。如我在讲授《摩擦力》这一节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视频《身边的摩擦现象》,学生观看很认真,这么多发生在身边的摩擦现象和人们对摩擦的应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达到了情境激趣的目的,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的。

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是问题驱动。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述发现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活动探究的前提。因此,结合教学目的,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或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情境引出的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设问时,可以通过老师黑板板书、投影显示或是学生自己记录都可以。这些问题就是下一步活动探究的主线。在《光的反射》一课中,我情境激趣和问题驱动就很自然,我选的例子是:有时调皮的学生会一拿一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师生的身上,让反射光点在教室四处移动,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很快调动起了,这时,直接提问:这是光的什么现象?同学们很快会说出,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同时,教师恰到好处地在黑板上画出光的反射图,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实时提出问题,你们是怎么做到让反射光在教室乱窜的?学生很快会说出通过转动反射面。想把光射到哪,都可以通过反射面来实现。这说明光的反射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在《摩擦力》教学中,学生观看完《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后,因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我让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记录下来。通过分组合作,每一组解决一个问题,然后让他们表达交流。实现了协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步教学法的第三步是活动探究。这里,我把科学探究要素中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统称为活动探究。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科学探究可涉及所有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灵活取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站在一个高度来处理各个教学环节。例如在《光的反射》一课中,学生只需要简单的猜想,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器材,设计实验,找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反射面之间的关系。在《摩擦力》这一节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经历探究的所有要素。基础差的学生当然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探究,有时还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以其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是交流表达。科学探究最后的两个要素是: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一般用交流与表达代替了上面的两个过程。交流与表达非常重要,因为它既是强化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绝不能越殂代庖,只有学生自己加工的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和牢记。学生之间互相表达,多次重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表达和交流,实现第三维教学目标。

五步教学法的第五步是练习和评价。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要用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物理问题。现学现用比学了以后隔一段时间再用的效果好得多。现学现用,可以强化知识,更全面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完后要有小测。以实现评价功能。没有评价,教师就不知道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约束力。这对于平行班的教学尤其重要,评价的结果也是对学生针对性教育的重要依据。

时间安排原则,以一堂40分钟的课为例:复习(3分钟)—情境激趣(2分钟)—问题驱动、活动探究、交流表达(共25分钟)-练习和评价(10分钟),这样的时间安排是最合理的。通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准备素材,控制教学时间和节奏并不难。

上述五步教学法主要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采用。它是作者在深刻理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的一种易于教师操作的教学模式。它既渗透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在实践中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上一篇:感化心灵 茁壮成长——爱他们就陪他们一起绽放 下一篇: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