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旅游开发前景看好

时间:2022-08-25 02:59:29

农场旅游开发前景看好

农场旅游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旅游对象,利用农场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及农场生活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休闲农场就开始兴起,近年来法国的“欢迎到农场来”,奥地利的“农场假期”等旅游活动大受欢迎,15个欧盟国家已拿出20亿美元资助欧洲的农场旅游发展计划,在北美以及澳洲,农场观光旅游项目发展迅速。这些标志着全球休闲旅游农场发展时代的到来。

农场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潜力

国内目前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乡村以及高新农业园的旅游发展上,而对我国丰富的农场旅游资源,却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上的不足,在农场旅游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农场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国有农场近2000个,土地总面积3922万公顷,农场企业遍布祖国各地。全国农场资源较为丰富的黑龙江、新疆、海南、广东等省区,近年来在开发农场旅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八五三农场等,利用其国内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光度假的旅游天地。新疆农垦利用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牧场,积极发展农场旅游,建立了军垦博物馆、农场观光游等旅游项目。广东光明农场、海南兴隆农场等则依靠旖丽的热带风光和浓郁的侨乡风情开发农场旅游,收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我国在开发农场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存在着旅游企业的总体素质不高,旅游产品单一、资金供应紧张等问题。很多农场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把为游客提供服务仅仅作为赚取额外收入的副业,缺乏旅游管理的能力与旅游服务意识。目前的农场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以农业资源特色为主的现代化农场观光,卖点较为单一。资金不足也是我国农场旅游开发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很多农场旅游项目的开发都由于后续资金的不足而处于停建状态。位于成都双流的国林生态农场2002年成立时预计投资总额为1.5个亿,2004年因后期投入资金不足不得不走上拍卖台。

我国农场旅游的开发潜力

多元化的需求创造了多元化的市场机会。将我国单一性生产农场发展成休闲旅游农场,既保留原有农业生产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可以真正满足人们对田野生活的向往,适应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场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各地农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景观类型多姿多态,野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开展农场旅游不仅能突破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有效地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交叉与渗透,还将有力地宣传各大农场农业生态特色,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获得农业、旅游业的双重受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农场大部分是在较偏僻的地区开垦建立起来的,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改善,周边农场都市农业的特征日益显现,目前农场农业多样性已形成全面发展的势头。农场居民一般居住密集度高,规划农场旅游项目时,若对农场的老居民点与宜耕宜林荒地加以利用,更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成本。由于农场集约经营水平较高,农场的基础建设较好,在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上,农场招待所、度假村小别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都可供游客住宿选择,大大降低了农场旅游开发的成本。此外,由于我国农场大部分都属国营性质,农场注重在职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人才,据2000年国家农垦系统统计,农场职工文化水平多数受过中学教育,各类科技人员占农业职工总人数7%,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近四成,员工文化素养较农村总体水平要高,这为我国农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我国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大量国内外农场旅游发展的事实证明,单一的农场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将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相结合,对农场旅游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品深度设计开发,对农场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

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旅游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休闲体验为主发展。农场旅游必须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绿色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休闲度假农场提供的旅游活动内容不仅应包括农场田园景色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农场生活的度假休闲游。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区域,将会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葡萄公园,可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摄影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不但节省了采摘和运销的费用,而且使旅游者亲自参与,身心愉悦。由于农作物种类繁多,作物生长过程不断变化,所以农场旅游产品设计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旅游体验主题,例如采草莓、插秧、骑马、挤牛奶、剪羊毛等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活动。

租赁休闲农场是近年来农场旅游发展的新形式,由农场提供农地,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场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甘苦,享受耕作的乐趣。租用者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农场度假时亲自种植作业,平时则由农场代管。农场应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与指导人员,帮助游客协助农事操作,提高农场的度假休闲效果。

教育基地农园

教育农园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场经营形态。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颇具教育内涵。农场应与各旅行社及有关学校合作开展学生春游、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了解各项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农场可以开放牛栏、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设施,供学生和游人免费参观。游人可以完整地了解奶制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参观,也是一次丰富知识、提高素质的受教育过程。农场也可以出售出租风筝、飞盘、球类、体育器材等,通过这些游戏项目,增加农场旅游的趣味性。

参观游览农场博物馆,也是让青少年增长教义的良好途径。2004年国内第一个记录和展现“向大海要田、向荒滩要粮”围垦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农垦博物馆在上海五四农场动工兴建。农垦博物馆集教育、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通过实物、照片和文字材料,原样展示知青们的工作和生活,真实记录一大批老围垦和几十万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闪光足迹。位于新疆石河子农场的军垦博物馆,通过百余件军

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游客通过声、像全景目睹当年军垦战士进军新疆、剿匪、垦荒造田的宏大历史场面,对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操,意义非凡。

知青返乡农场游

二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奔赴祖国各地。中国有近千万知青,如今的他们属于能够自主消费的群体,也有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是开发农场旅游客源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群体。如果能将这部分人的旅游潜能激发出来,将会对开发农场旅游产生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以知青为文化背景,体验知青文化,重温当年激情岁月的农场主题旅游正在兴起。近年来由康辉旅行社组织的农场知青游“情系黑土地,重返北大荒――京津老知青北大荒怀旧之旅”活动,老知青的反响相当热烈。旅行团队采用列车往返,分连队下乡、举办大型联谊活动并自选项目旅游的方式设计旅游整体方案。知青返乡游是我国农场旅游的独特形式,农场应积极顺应潮流,不失时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客源,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为农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我国农场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政府的角色

借鉴世界各地成功的农场旅游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农场旅游的开发整体上应以农业部为主导进行规划,将旅游观光农场作为政府优先项目,辅导农场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提供专业的服务。政府应重视对农场旅游的规划与指导,重视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例如深圳光明农场的旅游开发规划已纳入深圳市旅游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农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府同时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监督农场旅游的经营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农场在运营、顾客服务、农场内外部环境、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保障农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定位,创新求异

农场旅游发展应定位于大众化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面向工薪阶层,使之能负荷一年内几次光顾,一方面吸引回头客增进效益,另一方面也真正有助于解决市民出游难的问题。旅游项目的开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遵循奇趣性、参与性、地方特色,形成项目开发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充分利用农场现有各类资源,立体化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形成“一场一品”或“一场两品”的经营特色,以该品为核心开发农业旅游产品,避免因产品雷同造成的互相争夺客源使客源分散的现象。

加强培训与管理

农场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农场旅游的整体感受。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旅游农场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促使农场旅游健康发展。

农场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农场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农场旅游产品从粗放型向精致性转变,以鲜明的市场定位开发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场旅游线路,使我国农场旅游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项目(2004―ZX-0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市场细分 第12期 下一篇:公开招标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