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关爱特殊体质学生

时间:2022-08-25 02:41:39

体育教学中如何关爱特殊体质学生

摘 要: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特殊体质学生 教学方法

一、关于特殊体质

所谓的特殊体质主要包括:一是先天性疾病,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这些学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体质十分差,运动很短时间就要蹲坐休息,而且在运动时或运动后易出现绀紫。极个别甚至出现心衰,呼吸困难,不能参加大运动量活动。二是肢体残疾,常见的有小儿麻痹症、脑瘫造成的四肢畸形。这样的学生参加活动有选择性,涉及残疾肢体的活动就不行。三是处于生病康复期。表面上这些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但是机体功能没有完全恢复,身体还比较虚,处在恢复阶段,适当地运动,有助于加快身体康复。四是心理不健全。由于家庭等原因造成不愿与人交往、胆怯、孤独等心理,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对于这些弱势群体,体育教师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关爱。

二、对特殊体质学生,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避免由于主观因素处理不当,造成学生体育课上意外受伤。体育教师任教班级较多,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怎样摸清特殊体质的学生呢?体育教研组长要主动与学校主管部门沟通,联合班主任对各班学生进行摸底、排查。班主任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仔细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可以发放告家长书,请家长详细介绍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学校要说明这么做的目的,不要让家长产生误解,为防止自己的孩子受到歧视瞒而不报。学校将各班收集的材料统一整理,将特殊体质学生做好登记,跟踪了解,对于先天性疾病学生需要长期关注。对生病正在康复的学生,教师在他完全恢复后可以让他参加正常活动。将学生名单登记造册,学校备案的同时,体育教师人手一份,让体育教师清楚哪些学生不能参加剧烈运动。

教师在课余时间多与特殊体质学生交流,进一步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这样的学生身体变化频频,时好时坏,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安排合适的练习内容。有的学生处于生病康复阶段,教师要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安排练习任务。让特殊体质的学生参加运动,本身就有一定风险,可能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教师在各方面考虑时力求全面、细心。

三、不断学习,摸索前进

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因人而异。对特殊体质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要让他们融入集体活动,得到大家的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身心健全发展。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中,要根据班上特殊体质学生实际,事先预设好活动内容,让他们有针对性地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多数学生教学上,对于个别特殊体质学生,教师可以开运动处方的形式,让他们练习。规定活动内容的次数、强度等。即便这样,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毕竟差,没有教师的指导、监督,他们不一定完全按照规定做。因而教师在分组活动或学生巩固联系时,最好抽时间给予帮助、指导。有时也可以安排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余时间,教师多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上也有障碍的学生,通过谈话聊天,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赢得学生信任,这样教师安排的活动任务他们更乐于接受,认真完成。教师无论如何都要让特殊体质的学生感到你时刻都在注意他。对运动量不大的活动,教师在活动时可以考虑把他们编到各小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特殊体质学生多安排见习或休息。这样做对体育教师来说既省事又安全,但是对学生就不公平。他们会失去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与同伴一起交流的时间,以及与同伴分享快乐的体验。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力争做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可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力。教育要创新,要勇于探索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在意识到特殊体质学生需要关注时,我就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我们做好了调查、登记工作。力图经过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能在解决问题上有所突破。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们把这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相信会有收获,会对这些学生有帮助。我不想看到,多年以后一个孩子因腿脚残疾,从来没有参加体育运动,对体育锻炼一无所知,那将是我的过错,也是体育教师的遗憾。

四、教学个案分析

教学中,教师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或许缘于个人能力有限,收效甚微,面临许多困难,付出很多的精力,得到的回报不理想,可是教师要有自己的追求,要不舍不弃,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无私奉献而自豪。2012年,我所教一(4)班张婉儿同学,由于生病休学一年,她妈妈关照老师说体育课不能上。我了解她的情况后,征求她家长的意见,为她安排运动量小的活动,如乒乓球垫球、篮球原地运球等。练习尽量每次课内容有变换,如运球有左手、右手、定点运球等。练习中张婉儿同学也没有那么自觉,教学中有时我兼顾着她,稍加提醒,她马上能按要求去做。开学有一个月了,她运球的动作明显熟练,越来越熟练了。她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也非常好。六(1)班刘忠志同学是先天脑瘫患者,肢体在活动中严重不平衡,他刚上一年级时,走路都要扶着墙,即便这样,走不多远他还是会跌倒。这个小男孩很倔强,一般他不让别人扶自己。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力量素质增强了,走路不再容易摔倒。恰好这学期我任他班体育课,接手后我决定让他能进入我的课堂,哪怕只是一个自由参与者,随他的意愿做简易的运动。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没有看见他上过一节体育课。在课余时间,我主动与他接触,小男孩有些内敛,不善言语,可能是他身体残疾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到心理。当他明白我的意图后,感到很疑惑,可能怀疑自己不可能进行运动。我鼓励他:没关系,你能行的。他点了点头,算是同意我的要求。他第一次到操场上,同学们也感到好奇,议论纷纷,刘忠志也很拘谨。第一天,我没有让他参加活动,只是让他感受与大家在一起的氛围,刘忠志很开心,同伴分组活动时,他围着大家一起转呀转,时不时还说着什么。甜甜的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虽然只上了一个多月的课,但我发现刘忠志同学变了,变得喜欢说话了,乐于与教师交流了,回答问题的声音更响亮了。他的体育运动水平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提高,但我想一年下来,他会知道许多体育运动的名称,掌握一点技术,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最为关键的是他变得开朗、阳光了。

上一篇:体育作业本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桥梁 下一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