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融入一年级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25 01:59:48

把阅读融入一年级数学课堂

摘 要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走进数学,深入地理解数学。一年级虽然是孩子初入小学的年级,但却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逐步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然而小学一年级孩子识字有限,数学阅读的量极少,容易形成没有数学阅读习惯,解题时不读题目的不良习惯。把阅读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阅读 数学课堂 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里明确指出:“老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走进数学,深入地理解数学。一年级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逐步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然一年级孩子识字有限,数学阅读量极少,往往没有数学阅读习惯、解题时有不读题的习惯。数学课堂中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思考、分析、交流等思维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书本知识,还可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把阅读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一年级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不断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1、教学生有顺序地读。教一年级学生,感觉最难办的事就是学生写作业,老师在读题目时,他们总找不准书写位置,老写错地方。是因为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阅读的顺序,应对学生这一问题,教学中可用手指示范逐字指着按顺序读,同时要求孩子们也跟着用手逐字指过去看着。如一年级上册教“第几”的内容时,教材里有这样的一道题目:图中呈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五个人,题目是“从左数,小红排第(),妈妈排第()。”学生刚入学,很多学生对左、右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而且字也不认识,所以读题目时,完全不知道从哪边开始看,这时可请孩子们跟着用手指着题目中的第一个字,结合图画听老师读题目。这样一来,孩子们就知道题目答案“3”和“5”该填在哪个位置了。同时学生又能对题目的顺序有了认识,学会有顺序地读题目。

2、让学生反复地读。由于一年级孩子识字少,常常要借助拼音才能读完题目或阅读材料,很多时候不能完整、连贯、通顺地读完题目,这时可要求学生反复地读这个内容,先由优秀生领读,其他学生跟着读,再学生齐读,然后让学生独立去阅读,一直到能通顺地读完这一个内容为止。这一习惯的培养,为孩子们到高年级对题意不能理解时能反复读题,直到读懂、理解题目的良好品质打下了基础。比如:一年级下册《位置》单元练习中的题目:一列队伍中,小芳前面有3个同学,后边有4个同学,这列队伍一共有()个同学。孩子们读题目时往往没有深入理解,他们会回答有7个同学,因为3+4=7.学生出现这样普遍的错误是因为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没有理解的原因,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复读“小芳前面”和“小芳后面”这些词。很多孩子领会到了,小芳还没有算进去呢,所以要再加1人。又如:一年级下数学课本第22页有一道解决问题“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男生之一个女生。一共可以多少个女生?”对这道题目,孩子们都被难住了,因为孩子们对题目无法理解,分析时让孩子们反复地读题目,请学生注意“两个男生之间一个女生”的句子,提醒学生“这是怎么女生的?”如果孩子们还不太理解,就让他们借助图画,按题目要求排起来看看,于是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教学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89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都能做对,“后面一个数”可能理解为88后面一个数,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89。由于没有把题目连起来读完整,学生理解起来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要让学生有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低年级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阅读要动口。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用口默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2、阅读要动手。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圈-圈题中出现了哪些信息和关键词句。

二是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时,学生通过对提供的教具摆一摆,看一看,亲身体验中直观感受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形。

3、阅读要动脑。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然要有思考,要指导学生顺着教师预设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达到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目标:“教学生学会学习”。在一年级的数学课任教中,把阅读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引领儿童步入阅读的轨道》,作者唐春艳

上一篇:立足科学兴趣,培养留守儿童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浅谈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