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再探索

时间:2022-05-24 11:06:23

信息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再探索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在信息网络诱惑多,父母监督缺失等多重不利因素作用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已成为一个重要时代课题,本文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实际,力求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 农村 学生 学习习惯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是要为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而成才必须先成人,育才先育人,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给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学习资源比过去更加丰富和生动,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现代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此外,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诸如诈骗或害之类的犯罪以及黄色垃圾等。所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习惯的内容很丰富。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如,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阅读自学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上好自习课的习惯等。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自信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怎样培养农村中学学生良好的学习惯呢?

第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在学校学生良好的学习惯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惯研究的意义和步骤;一方面要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要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第二、重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政治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歌音乐电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社会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故事激趣。英语课题组开展了课题主题活动二“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生物组积极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第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生动化、快乐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获取信息较为多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创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一种能最大限度的允许学生做出自由选择与行动的环境。

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建构与现实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学习在问题情境中独立的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好的学习气氛是创新性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为此,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学生之间要密切合作。

3、创造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首先,要供给充分的信息资源,主要指除教科书外的各种参考书,辅导教材等,其次,要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人力资源,第三环境资源即为学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探索和创造之中。

第五、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受到的信息冲击前所未有,受到的诱惑也以难以阻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需要教师的潜心钻研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3]《爱的教育》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立足科学兴趣,培养留守儿童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