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8-25 01:07:36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从云南少数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云南省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03-04

少数民族高等计算机教育在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跨越式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事业,不仅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基本界定

1.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

我国现阶段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指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重要特征,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跨文化的高等专门教育。[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涵义:第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第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服务的社会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第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专业及其与常规专业相交叉的专业教育。[2]

1.2少数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的概念

根据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少数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以高等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教授内容,以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和民族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高等专门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发展高等计算机教育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首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地州的民族特色;其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应该主要服务于本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合理而科学的定位。

1.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范畴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部,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等特殊条件于一体,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51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在25个少数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他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22种文字,有600多万人不懂汉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是指在云南生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主要以本地州的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教育内容,服务本地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等教育。

2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1教育经费不足

经费短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是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更是我国教育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持能力有限。1997年西部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平均为441亿元,占全国平均值(817亿元)的54%。[3]而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必然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对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计算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发展高等计算机教育事业需要计算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不足必然制约着计算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2.2师资力量相对短缺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比较低下,这些不利的因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师资力量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阻碍作用。首先,由于生活条件、交通状况、工作环境的原因,很多著名高校的计算机毕业生,尤其是高学历的计算机博士毕业生志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事业的很少;其次,即便已经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由于升学、工作调动等原因又离开了工作不久的工作岗位;再次,已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多年的计算机科学教师由于外界的更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吸引而放弃了多年的工作岗位,到电脑公司或网络公司从事计算机的实务工作。先天引进人才的不足,以及原来储备师资的流失,再加上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出现了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现象。

2.3师资力量的整体学术素质偏低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多数属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属于地州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几乎没有。尽管许多地州原来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类的师范学院,但是师资力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笔者对云南省各个地州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进行了调研,发现在各地州的计算机师资力量从学历来看,第一学历主要集中于本科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少部分,博士学历几乎没有。从师资队伍的职称体系来看,主要以讲师和助教为主,副教授一个系有几个,而教授几乎没有。从科研情况来看,无论是科研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教师的科研情况明显与其他地区的高校计算机科研情况有重大差距。

2.4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合理

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教育目标是指民族地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问题。我国民族地区计算机教育大部分是专科层次的计算机教育,一般都是本科计算机的压缩,与本科计算机教育相比,只是学习的年限较短而已。这样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专业失去了应有的特色。

民族地区的高等计算机教育首先应该体现民族性;其次,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应该主要服务于民族地区的需要;然而,许多民族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忽视了这点。

2.5教学语言的障碍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份,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水等3个民族已经使用汉语外,其他22个民族使用26种语言。现在,全省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或拼音方案,其中傣族有3种(西双版纳新、老傣文,德宏傣文)、苗族有3种(川黔滇次方言苗文、滇东北规范苗文、滇东北老苗文)、彝族有2种(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傈僳族有2种(老傈僳文、新傈僳文)、瑶族有2种(门方言文字、勉方言文字)、景颇族有2种(景颇文、载瓦文)。[4]但是由于云南省民族多,语言文字情况复杂,各地民族教育基础参差不齐,民汉双语教学起步时间不一,因此,民汉双语教学体系主要侧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而在高等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则贯彻不够。一方面,因为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术语在民族语言中没有原创性语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高等院校计算机老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语言是传递知识的桥梁和媒介,教学语言的障碍必然制约着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发展。

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

1.国家和省财政加强对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教育的投资,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会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状态,确立起国家、社会团体、企业行业、个人和国外投资等多方办学的体制。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不断改善民族地区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才待遇,大量引进计算机高等教育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其次,在改善已有计算机教育人员生活工作条件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在职人员意识到民族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高等计算机教育对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再次,扩展在职计算机教师深造的途径,创造更多的继续学习的机会。计算机学科日新月异,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师的知识不落伍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应当定期对在职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和充电学习。此外,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主要是学士的情形,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应当制定优惠而宽松的政策,允许和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师还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展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教育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计算机教学。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派遣工作中,对来源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用得上的专业,原则都分配回去,充实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师资。同时鼓励内地高学历的计算机师范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去工作。

3.加强东、中部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和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加强交流和合作。及时吸收国内兄弟院校计算机教育先进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改革民族院校,发展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信息网,教育部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中专门设立的扶贫支持经费,以民族地区院校为基地,和全国相关重点大学密切合作,将名校和名师的计算机教学资源直接送到西部。

4.民族地方计算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客观分析本校在本地区的地位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为直接的驱动力,坚持并体现地方特色,依据地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寻求可扩展的服务领域,发挥自身因历史传统特别是地域所决定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办出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区位特色、人才特色。[5]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师资和培养民族地区的计算机实践操作人才。

5.继续推进双语教学,适当引入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基础,多语教学是对双语教学的拓展,其发展可借鉴双语教学的模式。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少数民族语言在相当多少数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是其母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活土壤,所以从母语开始教育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6]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在民族地区计算机教学中开展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工作,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完善双语教学模式,加强汉语教学,逐步创造条件开设外语教学,并科学地进行相同层次不同语言教学模式间的相互转轨和分流,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科学地实现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方式从小学到大学的接轨。此外,应当加强民族文字教材编译、审定、出版和发行工作,以保证民族计算机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从人、财、物方面对民族文字计算机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给予了支持。

Occrence and Thouhts of Computer Higher Education in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reas in Yunnan Province

Yu shan-shan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Dehong Yunnan 6784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reas of Yunnan. Computer higher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puter higher education in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reas of Yunnan, we analyse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the in ethnic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And we promote some measures of the Computer higher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Keywords: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reas; Computer Higher Education; Problems; Measures

参考文献:

[1] 王军. 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 曲木铁西.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J]. 民族教育研究,2006,17(2) .

[3] 白洁.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试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02,13(3).

[4] 和顺华. 云南双语文教学[EB/OL]. www.ynethnic. /Info.aspx?infoid=991.

[5] 于珊珊. 高师专计算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新西部,2007,21(1).

[6] 王玉玲. 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J]. 民族教育研究,2005,16 (5).

作者简介:

于珊珊(1974― ),女,云南昌宁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教育。

上一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 下一篇:实验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