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探索

时间:2022-09-02 03:08:34

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等职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高等职业;主体地位;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09-02

1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参与为过程和环节,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引导并促成这种参与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第一,促成学生以较高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第二,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种科学的训练体系,在课堂上按科学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训练进而掌握应有的知识,形成必备的能力。

2问题情景的导入

最佳心态的形成是诱发创造力的基础,作为教师如果不能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则难以让学生形成最佳心态。

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对各项操作步骤面面俱到而又难以深入,学生在上机的时候觉得每个项目十分的简单而不屑一试,但在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时却又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往往导致上机操作课的效果无论是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效果上来看,都不理想。

3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此教学中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自醒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以下三方面的技能:一是对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稳定的维护;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办公;三是能高效灵活地应用计算机网络。要掌握这些技能,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上机实践的途径来实现。

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统一的要求并指明操作的详细步骤,学生会得到一种繁琐且简单的感觉而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同时,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不唯一性也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告诉学生操作的细节。如果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授Microsoft Office中的Word字处理软件时,先用例子展示给学生。然后,讲授如何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的输入、排版、特效处理。在讲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首先输入例子内容,然后逐步进行处理,掌握有关文字处理的技巧。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按部就班照教材讲授的效果要好。学生在实践中可以牢固的掌握对利用Microsoft Office的Word字处理软件对文章字体设置、文字排版、段落设置、视图等知识点。

4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采用录像、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兴趣浓厚,收到良好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多用大屏幕投影电视,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操作。

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从跟随老师到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的Word软件之后,学生学习其他的Office软件就先出示一些任务(样本)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同桌或小组内也可以讨论交流。

6总结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操作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动力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从跟随老师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2] 章文珍. 职校德育课参与式教学的尝试.

[3] 孙正川.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4] 张学斌,朱琼瑶. 教学设计理论[M].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金佳雷(1963-),男,江苏无锡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高级工程师,电子邮件:

上一篇:基于多元整合课程模式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下一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