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统筹职责是普及学前教育的推力

时间:2022-08-25 12:00:52

政府统筹职责是普及学前教育的推力

普及学前教育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但就目前情况看,要有效地实施普及学前教育,还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职责加以解决。本人仅就普及学前教育需要政府发挥统筹职责问题谈一点浅见,也许带有一定的共性问题。

笔者多年从事幼儿教育。据笔者调查,目前制约公办幼儿园后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凸显有四点。一是校舍明显不足与日益增长的幼儿人数之间的矛盾凸显。二是幼儿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不专业与后续发展人力资源对接短缺之间的矛盾凸显。三是教师职前培训与职中链接应对之间的矛盾凸显。专业技能缺失,更谈不上实践性知识与文化知识。四是教师职后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矛盾凸显。教师职后培训对公办学前教育给予的名额与机会少之甚少,更谈不上民办幼儿园培训。

从对安康城区19所大、中、小型民办园所的督导检查与调研发现,民办园所师资队伍短缺匮乏也非常严重,教师的待遇问题、职称问题、专业成长问题、心理问题等,令人堪忧。特别是教师频繁更替,不利于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更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普及学前教育政府应发挥统筹职责。

1、强化政府责任,增加财政投入。政府要单列资金,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并投入配套的大型设施设备,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乡镇建立独立幼儿园,小村设分园,偏远农村人口分散地,可以借鉴青海省乐都县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下以每年50万元的基金扶持,开展“走教模式”对区域内幼儿进行巡回施教,灵活设立早教点,调整早教点布局,早教点均实行小班化及混合编班。早教志愿者的授课方式以游戏课为主,组织幼儿玩益智类游戏或就近取材教孩子们制作标本,克服小学化倾向。

2、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章第十一条之规定及陕西省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是政府发挥统筹职责的首要任务。若没有足够的师资配备,布点建设的园所将无法正常运行。而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它需要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专业技能多元化,后续转岗或年纪偏大的教师很难在体力与能力上达到教育优化的需求,这就必须新配专业的年轻幼儿教师。

3、城乡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应将学前教育纳入其中,一是城乡区域学校布局调整应充分考虑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充分考虑民众对学前三年受教育的需求程度及普惠性带来的其它因素的变化。二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必须遵循婴幼儿、儿童的生理现象及年龄特点,政府出台区域调控政策,遵循教育秩序,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优化教育环境。同时注重学前教育高段与义务教育低段校本教研幼小衔接课程领域的交流、整合与研发,为幼儿的完美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义务教育输送与储备优质的生源,使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实现无缝对接。

4、政府应重视高素质幼教队伍建设。必须加大职前、职中及职后的培训力度。另外,从长远角度考虑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定位应进行调整及提升格次。具体做法:一是继续完善从教师进修学校渠道进行假期轮训,并将民办园所任职半年以上人员纳入学习范围;二是加大区域教育培训与联片教研;三是继续进行学历达标学习;四是依托基础设施较完备,人员素质好的公办园所承接培训项目或实施实践基地代培,政府给予“以奖代培”政策予以扶持,使公办示范幼儿园充分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带动公、民办幼儿园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

5、切实关心幼儿教师生活。一是公办园所教师的职称晋升与小学平等。按照2010年职评政策,幼儿教师的职评属小学序列,但小学教师设2%的中高职称,而学前教育却多年未设,显然不尽合理。二是提高民办园所教师的基本待遇。从调研情况看,民办园所教师频繁流动的原因是,工资低,福利待遇差,教育环境不够优化,举办者对教师的培训几乎不投人,教育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教师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命质量,进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问题政府应站在发展的层面,妥善解决,消解症结,使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迹。

上一篇:关注未成年人思想健康理性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下一篇:漫谈教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