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2022-08-24 10:22:02

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教育中所包含的各个学科都能够围绕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而进行改革,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思想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事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阵地。因此要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提高重视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便充分发挥体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课程任务的阐述指出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推动素质教育深化的积极作用,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出体育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3-02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行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素质教育作为贯彻方针的重要突破口,目的在于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其中不仅要求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包括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强调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体育无论是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都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体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与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随着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如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作出“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生产与国防建设服务”的总结,而在素质教育推行与深化的过程中,对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在包括前期目的与任务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加科学的扩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让学生拥有较为全面的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等奠定基础。这里的身体素质包括学生的体育基础、身心发展水平、文化素养以及终身体育能力,从这一点可以发现,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单纯的体质要求扩展到了包括体质在内并包括接技能、身心以及其他综合素质多方面共同发展。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项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相互统一,其中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情感思想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涉及到学生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对体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总结为以下几点:

1.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日常开展的课程,属于学校教育体系中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学科之一,对学校其他课程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中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学科,素质教育要求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发展并深化到所有学校日常课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体育课程,并且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师生,其内容中要求通过改革加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强健学生体魄,所以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对象还是内容看,体育都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基础。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健康的身体是身心发展的基础。在学校教育的开展中,体育教育不仅是身心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学习与劳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假设失去体育,则很难保证学生身心、学习、劳动的发展,那么学校教育则面临很大的困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质的提高无从谈起,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无从谈起,所以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3.体育教育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动力。体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表现在体育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能够以此为基础来实现学生在学业、身心上的发展,就像同志说的:“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与吾人,实居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速。”这句话也说明了“体强壮”能够使“学问道德”的发展更加具有成效,所以学校体育教育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

三、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体育能够实现学生体质的增强。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来锻炼身体,而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一定的锻炼知识与技能,可以实现在任何闲暇时间锻炼的目的,同时能够通过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来实现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对学生在进入社会乃至一生的发展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2.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文化,更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以及个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通过一些需要团队精神的体育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体育课程中经常性地出现团队协作能够提高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在对相关体育项目的了解上,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员们的激情与爱国热情,激发出学生坚持正确价值观与信仰的意识。

3.体育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身心素质决定着这个人在生活、学习、事业上的成败,培养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全面的发展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身心素质包括学生自身的决断能力、自信与否、乐观与否,也包括学生是否具备忍耐力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以及解决困难的韧劲。学生通过早体育课程中的锻炼,可以在复杂的锻炼环境与项目中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并使自身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协调。

四、充分发挥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对体育的重视。鉴于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重要作用,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要提高对体育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各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体育项目中来。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为顺利且全面地开展体育教育奠定基础,同时要注意对体育积极作用的宣传,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中得到锻炼。

2.坚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在体育项目的教授中渗透正确的体育观以及价值观,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操,同时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在体育比赛中要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对不良行为以及不良倾向及时进行批评与纠正。

3.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在体育课程中要将体育知识与锻炼强度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同时不要过度在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锻炼,而是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对体育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使其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以及对自身身心、体质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体育意识不断完善并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

总之,在素质教育开展与深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并正确地认识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再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体育教育来达到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宋保安.当代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探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2).

[2]朴万龙.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09,(35).

上一篇:探讨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大学生创新活动的... 下一篇: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估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