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时间:2022-08-24 09:23:20

减负增效,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着悄然变化。“减负”不能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生态,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减“无效学习”之负,增“一课一得”之效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保持知识,而是要经过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达到简约与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纵向上由上而下不断分化,在横向上综合贯通。即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一课一得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也就是说,在一节语文课里,讲一个知识点,把它讲深讲透,让每个学生(至少极大部分学生)都能了解、掌握,学生一节课一节课积累知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我在教学“第十册练习5的新词”内容时是这么做的。我打破了课本的固有内容,并没有“循规蹈矩”逐词教学,而是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课本呈现的新词中比较生僻、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经济房、期房、运作、追星族”等词,又据此结合生活实际加以了延伸和拓展,补充积累如“胶囊公寓、月光族、啃老族”等词,使学生对于新词的积累、认识从课内走向课外;重点学习交流之后,再以“课本上呈现的新词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一问回顾文本,解决余下新词中不理解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就努力做到了学生懂的不教,不懂的教,重要的精细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减“单调学习”之负,增“乐学趣学”之效

新课标强调: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获得充分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语文课堂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沉闷单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付精神去做事体。”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稳定的兴趣更是持久的学习动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土壤。

例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袋麦子》这一课时,课上完后,我就留时间让学生演课本剧,憨厚可爱、厨艺精湛的小猪;善于计划、有安排的小牛;聪明能干的小猴以及和蔼可亲的土地爷爷四个角色都在学生精彩纷呈的表演中栩栩如生,班级气氛活跃,所有学生都沉浸课本剧的演绎中,真是其乐融融!

三、减“机械重复”之负,增“亲身体验”之效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课文讲的是小红马和小骆驼的一次对话,小红马只看外表,嫌弃小骆驼的大脚掌、驼峰和两层睫毛。小骆驼很伤心,回家向妈妈诉苦,妈妈独具匠心,带小骆驼到沙漠走一趟,通过实践让小骆驼知道了自己的睫毛、驼峰和脚掌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发出“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感叹。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问学生:“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又来到河边照镜子,再次遇见了小红马,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呢?”学生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但是他们都能朝着夸骆驼身上的三件宝的方向去回答。对于孩子们的不同回答,我不作正误的判断,言之有理即可。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们在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获得了自我的体验。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减“思想说教”之负,增“价值引领”之效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情景中,由于过于看重纯粹的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这在练习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当我们有意识地要追求所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许多老师又会生硬地在知识授受的过程中,通过说教的方式强加所谓的思想教育,使得整个教学显得生硬与勉强,甚至出现滑稽场面。其实,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本来就是有机融合的整体,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例如教学《孔子游春》,我大胆地给文本增容,补充《论语》中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跟随孔子置身于大自然课堂,在论水谈志中,找到文白语言的连接点,在共同的内容上感悟言说形式的差异。巧妙地将我国古代文化所独有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和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比兴现象相沟通,使学生获得自我感悟的迸发。同时设置“对话”机制,搭建“畅谈”平台:“遥想孔子当年――从孔子游春说开去”,用率真与智慧激扬满腔豪情,绽放思辨花蕊。

“减负”减的不仅仅是作业负担,而是要减轻所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无效行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哪里”、“在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努力通过这些关注点来强化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人情味、情趣味”,以此真正地走向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

上一篇: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课堂效率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下一篇:浅谈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